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2-12 16: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8:31
在代县的中心地带,阿育王塔矗立着,与边靖楼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两塔遥相呼应,仿佛在比试高度。这座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最初的塔身为木制,名为"龙兴"。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兴衰变迁,直至元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它被改建为砖塔,保留了其独特的佛教藏式风格。
塔基是一个长方形,南北方向长50米,东西方向30米,高1.5米。塔体本身则是圆形的,由砖块精细砌筑,周长达60米,高度更是达到了40米。塔基的设计富有特色,采用了覆仰莲瓣和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样式,上面装饰着各种花卉图案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充满了艺术气息。
塔身上部采用了曲尺形的弥座,支撑着塔顶的刹杆。原本的砖制相轮共有十三层,可惜其中两层已毁,塔顶覆盖着盘子,中心安置着金顶宝珠,增添了其庄重与神圣感。阿育王塔以其秀美的造型、雄健的气势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堪称中国藏式塔中的杰出代表作。
代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区东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其地北邻繁峙,南靠原平,滹沱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现辖6镇11乡,人口约20万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8:32
在代县的中心地带,阿育王塔矗立着,与边靖楼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两塔遥相呼应,仿佛在比试高度。这座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最初的塔身为木制,名为"龙兴"。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兴衰变迁,直至元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它被改建为砖塔,保留了其独特的佛教藏式风格。
塔基是一个长方形,南北方向长50米,东西方向30米,高1.5米。塔体本身则是圆形的,由砖块精细砌筑,周长达60米,高度更是达到了40米。塔基的设计富有特色,采用了覆仰莲瓣和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样式,上面装饰着各种花卉图案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充满了艺术气息。
塔身上部采用了曲尺形的弥座,支撑着塔顶的刹杆。原本的砖制相轮共有十三层,可惜其中两层已毁,塔顶覆盖着盘子,中心安置着金顶宝珠,增添了其庄重与神圣感。阿育王塔以其秀美的造型、雄健的气势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堪称中国藏式塔中的杰出代表作。
代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区东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其地北邻繁峙,南靠原平,滹沱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现辖6镇11乡,人口约20万人。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12 18:32
在代县的中心地带,阿育王塔矗立着,与边靖楼形成一道独特的景观,两塔遥相呼应,仿佛在比试高度。这座塔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朝仁寿元年,即公元601年,最初的塔身为木制,名为"龙兴"。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兴衰变迁,直至元至元十二年,即公元1275年,它被改建为砖塔,保留了其独特的佛教藏式风格。
塔基是一个长方形,南北方向长50米,东西方向30米,高1.5米。塔体本身则是圆形的,由砖块精细砌筑,周长达60米,高度更是达到了40米。塔基的设计富有特色,采用了覆仰莲瓣和重涩混肚与方涩的须弥座样式,上面装饰着各种花卉图案和印度的"陀罗尼经",充满了艺术气息。
塔身上部采用了曲尺形的弥座,支撑着塔顶的刹杆。原本的砖制相轮共有十三层,可惜其中两层已毁,塔顶覆盖着盘子,中心安置着金顶宝珠,增添了其庄重与神圣感。阿育王塔以其秀美的造型、雄健的气势和高超的雕刻技艺,堪称中国藏式塔中的杰出代表作。
代县,位于山西省北部,忻州地区东北部,南距太原158公里。其地北邻繁峙,南靠原平,滹沱河穿境而过,总面积1732平方公里,现辖6镇11乡,人口约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