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2004年雅典奥运会乒乓球男单决赛,王皓以 2-4(3-11、11-9、9-11、9-11、13-11、9-11)输给了韩国的柳承敏,未能获得冠军,这也开启了王皓奥运会男单三连亚的悲剧故事。
本场比赛,王皓主要输在心理意志上,从场上王皓的表现和表情来看,王皓都放不开,时常显出为难的表情,而韩国的柳承敏一直很坚定,从其犀利的眼神就能看出。在如此大赛中,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决心是最重要的,而王皓都没表现出来,而对手却斗志昂扬,*澎湃,所以最终的结果是软弱的王皓输,如狼凶狠的柳承敏胜。
热心网友
那届主办方故意让中国队员在半区提前相遇,目的是为了决赛不至于全中国人。王皓一定很想夺冠,很紧张,男单金牌含金量很高,全国人民压力全在他身上,得了就是首次参加奥运会就男单冠军,非常了得,况且之前王皓对阵柳承敏从未输过(之后好像也未输过,就输了奥运会决赛最重要那一回),所以他也紧张怕输了这最不能输的一回,但越是怕越是紧张,越是紧张越是要动作变形,就这样导致了那遗憾的结局......
热心网友
一楼回答有问题 根本不是半区提前相遇问题 3个中国选手 两个半区
貌似是马林独守一个区 结果以外输给了老瓦 那区自然没人了 半决赛柳承敏赢老瓦 如此说来 并不是他说的那种主办方故意难
决赛 也不是什么心里问题 就是王皓打得太保守了 虽然以前 甚至之后的比赛 王浩没怎么输过 但是柳打法是搏杀型 而那场搏杀成功率高 毕竟是奥运会决赛 被打几个 王浩自然就乱了
热心网友
那时候他还年轻,只有二十岁,对他来说是很好的锻炼,可能当时王皓的心理素质还不够成熟吧,我们应该体谅,那毕竟是奥运会决赛,对于一个二十岁的孩子来说,而且又没有丰富的大赛经验,已经很不容易了。可能正是那次的遗憾才历练了王皓。挫折使人进步嘛
热心网友
当时王皓年龄小,肯定紧张,所以输球是肯定的。雅典之后王皓6次遇到柳承敏,王皓全部获胜,这是一个心理问题。
中国队对这届奥运会比赛准备的不够充分。王皓在比赛中黑眼圈,可能休息不好;对柳承敏这匹黑马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技术特点不是太了解。马琳受球拍影响被瓦尔德内尔淘汰也说明这届奥运会上中国队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其次,王皓的心理压力太大,比赛中显得缩手缩脚,特别是后半段时,打球总是低着头,兴奋程度不如柳承敏,就看柳承敏在满场飞奔了。而柳承敏之前对王皓全负,中国队的实力也是明显高手韩国队,所以没有心理压力,就是一个拼的心理。柳承敏的打法特点就是一个“狠”字,以至于后来中国人一提起柳承敏的打法就认为只是一个“博杀”!再次,从技术层面上来说。第一,王皓对柳承敏的发球不适应,吃柳承敏的发球太多。第二,线路打的太单一,斜线球太多,直线球太少,没有有效地调动柳承敏,所以比赛很被动。第三,柳承敏打的变化比较多。看柳承敏的发球就能说明这一点。而王皓的战术过于单一,就一个压反手打正手,结果反手老是被柳承敏算计到。第四,反手相持中,虽然王皓的直拍横打占优势,但王皓对柳承敏的反手加力推不适应。第五,号称“世界第一反手”的王皓虽然反手比柳承敏强,但正手却不如柳承敏。在正手位的对拉中明显处于下风而且失分太多。值得一提的是,柳承敏正手进攻的力量即使对欧洲横板选手也是毫不逊色的。第六,王皓的主动进攻意识不如柳承敏。比赛中过于求稳,不敢放手一拼。柳承敏的胜利正应了那句话:“爱拼才会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