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5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4 12:54
诉讼时效的中断是办案当事人的主观行为和权利,中止是法定行为停止。办案人员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案件的诉讼时效内办理这类案件的诉讼,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按照我国的法律程序进行办理。
一、什么是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有哪些区别
(1)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是由于当事人主观意志以外的情况,而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则取决于当事人的主观意志即当事人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行为。
(2)诉讼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而诉讼时效中断则可发生在时效进行的整个期间。
(3)诉讼时效中止是时效完成的暂时障碍,中止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中止事由消除后时效继续进行;而诉讼时效中断则是时效完成的根本性障碍,中断以前已进行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中断以后重新起算,故中断前后实际上是两个诉讼时效。
二、诉讼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力即丧失请求司法机关强制力保护其权利的法律制度。诉讼时效届满的效力对于权利人来讲,其在法律上的胜诉权消灭。但是其民事上的实际权利是存在的,即其权利由原来的有法律保护的法律上的权利因时效届满而转化为没有法律保护的自然权利。对于债务人来讲,诉讼时效超过后,债务人只是责任可以免除,但债务并没有消灭。设立诉讼时效制度的目的在于促使权利人及时行使自己的权利,以确定财产关系,加速社会经济流转,稳定社会经济秩序,便利人民*及时正确审结民事案件。
《民法通则》单设一章规定了诉讼时效。《合同法》对诉讼时效没有专章规定,只是对两类合同规定了的4年的诉讼时效。关于租赁合同的诉讼时效规定在《民法总则》中和最高人民*的司法解释中。
在租赁合同中,因为所涉及的权利内容不同。例如,有违约所引起的租赁合同的解除,有违约所导致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行使,有租赁合同到期后出租人对于租赁物的返还请求权,有因承租人拒付租金所引起的追索租金的请求权等。虽然所依据的基础法律关系都是租赁合同关系。但是,因为所主张的请求权不同,适用的诉讼期间也不同。即因租赁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因为延付或拒付租金引起的纠纷应当适用1年的诉讼时效外,其他基于租赁合同所引起的纠纷均适用3年的诉讼时效。即分别适用《民法通则》第136条规定的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和2017年10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对诉讼时效的规定:向人民*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原告在办理这类诉讼时,在办理这类诉讼时,应积极的对这类案件的证据和案件诉讼书进行递交。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我国的人民*根据当事人的实际情况和我国的法律规定进行审理,处罚这类违法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