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学了佛事业心就弱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2:56

我来回答

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02

并非是学了佛事业心就弱,就不去赚钱,佛修者教义旨在与人为善,万事能容,不私己,不争夺。懂得尊重,一切佛教宗旨不过一偈“随相门者,如佛说偈: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并非是学佛便要与赚钱相冲突,赚钱是为了生活,佛教岂能与生活相冲突耶?我想在你的思想里可能是觉得佛修者一定要是那种隐居山林,不问世事,终日静坐修禅,自耕自食,粗茶淡饭者。其实不然,佛教有出世,也有入世,不然谈何度人?

个人领悟,隐世三年不如行善事三千,入世也是修佛,出世也是修佛,赚钱为了自己的生活,事业心强,努力赚钱,钱赚的多了只要不是奢靡享乐,纸醉金迷,而是用这些通过自己努力付出得来的收获,帮助,救济一些需要帮助,有危难的人,这才是福德,并非君子不取财,不过是不取无道之财,通过诓骗,阴谋,心机,胁迫得来的钱财万万不可要,而努力得来的并非是钱,而是收获,应得之物,你应当明白这个道理。

建议你读一下了凡四训,开篇第一卷便有段话,作者当时想法和你相近:“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云谷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余进曰:「孟子言:『求则得之』,是求在我者也。道德仁义可以力求;功名富贵,如何求得?」云谷曰:「孟子之言不错,汝自错解了。汝不见六祖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求在我,不独得道德仁义,亦得功名富贵;内外双得,是求有益于得也。若不反躬内省,而徒向外驰求,则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内外双失,故无益。」 借鉴一下文中云谷禅师是如何答的关于功名富贵之说,我想你会受到启发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04

送你一句话: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01

这个不一定吧 有些人 学了之后 事业更出色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07

楼主这是在逃避,不是真的放下。

是生活、工作、等等一切,让你的心累了,让心不安了,等等。所以会出现一种类似于看透的想法或是做法,这只是在逃避现实。

佛法不离世间觉,佛法不在念佛机里,不在文字上,不在别人嘴里,而在自己的行中,在自己的脚下。脚下便是道。
照顾父母是修行,教养儿女是修行,勤劳家务是修行,待人接物还是修行....

不要说,我学佛了,这就给自己贴了个商标,戴了个高帽子,我是学佛人,我是佛子。
错,这样的态度不是真正佛子。

把帽子摘了,在父母面前自己是好儿女,在儿女面前自己是好父母,.....。这才当真是在修行。
扫地、做饭、吃饭、睡觉....,处处是用功处,切莫信个佛,就把自己标榜起来。

要低头做人,老实念佛。
这里的念佛,非是指念心外之佛,而是指低头行事,念念不离众生苦。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14:05

其实并不矛盾,您今后学的道理多了就知道,我们以往天天想着要出入头地,拼命的打拼这些只是助缘而已,而真正您能受用的是您以往所修的福报,财是从布施当中来的,若过去没有布施这辈子费尽千辛万苦也所或甚微,若是靠人势来达成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恐怕大祸已伏,近报在己身,远报在子孙。所以要福慧双修,有福慧的人做事点都不难,所以要多忏悔,多清净的布施(做到三轮体空),做事正心诚意的去做,依教奉行不求世间福报而自得。随喜赞叹您的发心,初发心学佛要先学做人,以《了凡四训》,《俞净意公遇灶神》,《安士全书》,太上感应篇等打好基础,发愿守五戒十善,以《印光大师文钞》做为自己的行持指南,能做个善男子,善女人遇到困难求菩萨也是很容易感应的,若是泛泛悠悠则很难得力。重在落实,祝您好运。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