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3:1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14小时前
蟾蜍,又称“蟾蠩”或“蟾诸”,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因其外表类似蛙但体型较大而知名。它们背部通常是黑绿色,身上有大小疙瘩,且耳后腺和皮肤腺分泌的黏液在传统医学中有药用价值。在古代文献中,如《淮南子·原道训》和张衡的《西京赋》中,蟾蜍被提及与蟹捕鼠或人戏弄蛇相对比,显示出其在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时也被象征为蟾蜍,源于后汉书中的嫦娥奔月神话。如杜甫的诗句“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中,蟾蜍即指代月亮。此外,蟾蜍的形象还出现在古代器物上,如张衡的候风地动仪上的部件,以及古建筑中的承溜装置,如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的描述。
在艺术和日常生活中,蟾蜍也常被用作装饰品,如砚滴或砚台。《西京杂记》记载的玉蟾蜍,其腹空可以盛水,是古代文人书斋中的雅致之物。常衮的诗中提到的金翡翠和赐砚玉蟾蜍,展示了蟾蜍在文人生活中的地位。在端午节习俗中,蟾蜍是五毒制品之一,如陈维嵩的词中所描绘的端午闺词中的装饰。
蟾蜍 ,也叫*há ma( 蟆单独读má )。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癞刺。在我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是我国紧缺的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