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嫁习俗由来及含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7:14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6 17:55

相信大家对传统婚俗稍微有一点了解的,都听说过哭嫁这个说法吧。结婚本身是一件很喜庆的事情,但是偏偏有一个需要哭的环节,所谓的哭嫁,到底怎么来的?哭嫁习俗由来及含*析分享给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经典的中国婚俗传统,就当做是扩展自己的常识面啦!

婚礼是我们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仪式,在婚礼这天,就算遇见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也不能放在心上,要保持愉悦的心情。但是,在有些地区,在婚礼当天有一个专门让新娘哭的习俗,就是哭嫁。哭嫁习俗由来及含*析,带你揭开哭嫁习俗背后的秘密。

哭嫁习俗由来及含*析:习俗由来

哭嫁始于掠夺婚,不仅未随掠夺婚之消亡而灭迹,反而经历奴隶社会进入封建杜会,愈来愈盛,其内涵更为丰富,演变为一种婚俗。据古籍记载,战国时期赵国公主嫁到燕国去 作王后。临别时,公主的母亲赵太后“持其 踵,为之泣,祝曰,必勿使返”。

哭嫁到了成熟期,且哭且歌,种类繁多。奴隶社会,男女两性间的权力平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且于观念上都被彻底打破,女性原先那种留恋母系社会之心态不复存在,唯有默默承受名目繁复的来自男性的压迫。于是,哭嫁习俗得以传承的本质因素羼入了新的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

掠夺婚虽不复存,迎娶新娘之手段不再诉诸武力,但随之相继而至的买卖婚、服役婚、交换婚、聘娶婚以及其他特殊的嫁娶形式,皆剥夺了妇女自由选择配偶之权力,为哭嫁习俗的滋长营造了“优越”的社会环境,即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买卖包办婚姻或变相买卖婚仍时常死灰复燃。从一个简简单单的婚礼习俗背后,其实可以看出一个时代的社会特性。

哭嫁习俗由来及含*析:深层含义

从文化含义上看,“哭嫁”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现象。萌芽期的哭嫁的泪水至少溶合了两方面的内在动因:一是对男权思想的愤愤不平,二是追恋母系氏旅社会。哭嫁便显示了性别自我意识的觉醒与社会性别差别的冲突,也就是女性自我意识与男尊女卑观念撞击。

而民间风俗中的哭嫁,最浅层的含义,其实就是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新娘在出嫁前几天要“哭 嫁”,母亲、姐妹、亲属要陪着一起哭,而 且哭得越伤心越好。如果出现嫁而不哭,新娘就会被四邻认 为没有教养,传为笑柄。有些地区甚至会把 哭嫁当作衡量女子才智和贤德的标准,要是 新娘在出嫁时不哭,就会被认为是才德低 劣,被人瞧不起。

哭嫁习俗由来及含*析:具体形式

哭嫁背后有这么多含义,在婚礼当天,究竟是怎么个哭法呢?常见的哭嫁形式,新娘从梳头开始哭和唱哭嫁歌,一直到辞别家 人,坐上花轿,还哭唱个不停。土家女子婚 前要唱哭嫁歌,在婚前半月至一月就开始哭 唱。哭嫁的形式有一人哭、二人对哭、多人 一起哭。哭唱的内容大多是感谢爹妈的养育 之恩,兄嫂、姐妹的离别之情。

哭嫁歌也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东西。哭嫁歌的格调新颖,哭词长短成句,贬褒明,有历代相传的,也有即兴之儿作,大都富有诗韵和乐感,其文词巧妙,寓意深刻。内容上有对旧制度的抨击,有对媒人的摂揄,有对旧情的抒发,有对山川的怀念,有对妇女的赞颂,有对未来的憧憬,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哭嫁的内容也不断翻新。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