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延续一个半世纪之久,而南明却只坚持了十几年?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6:50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3小时前

简单来讲,就是南宋远强于南明,而金又弱于满清。第一,就政权的合法性和统一性而言,南明无法与南宋相较。靖康之变后,金兵将宋徽宗和宋钦宗及其子孙全部掳走,而宋高宗赵构是唯一的漏网之鱼,由他继承皇位,名正言顺,所以他可以利用自己法统上的优势,将宋室南方半壁江山统一组织起来,对抗金国,终使赤县神州不致全部陆沉。反观南明则不然,崇祯皇帝及其继承人一再错过南迁的良机,使得南明政权在皇位继承人上出现了分歧,这种分歧严重影响了南明政权的合法性和统一性。

弘光帝继位,是南明各派势力暂时妥协的结果,其地位是不稳定的,这种不稳定性,很快就导致了南明内部的党争和分化,以至于驻守武昌的左良玉竟以“清君侧”为名,顺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良玉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最终导致了弘光政权的迅速失败。之后的南明皇帝的法统比之弘光帝更加不足(也就是血缘更加疏远,更缺乏号召力),以至于几个南明小朝廷为争夺正统地位互相攻击,终被清朝各个击破,彻底覆灭。第二,与满清政权相比,金国的实力远远不足,这主要表现在两者的汉化程度上。满清与明朝对抗数十年,(在皇太极时)已经意识到满清政权要定鼎中原,需要汉族士大夫的合作,吸收中原的先进文化和制度,所以满清政权入关后能很快建立起与北方官僚汉族地主的合作,并得以迅速南下对付南明。反观金国则不然,女真兴起得非常迅速,其以摧枯拉朽之势灭了辽,又在转瞬间灭了北宋,这些凭借的是军事实力的强大,这种短期内在军事上的顺利使得女真人根本意识不到汉化的必要,在夺取中原后,仍然沿袭女真人落后的政治制度和文化,因而招致了北方汉族人民的强烈反抗,女真人不得已,只得扶持一个汉人的伪政权,这与辽太宗灭亡后晋后遭到中原汉人激烈反抗,被迫撤出中原的原因是相似的。也就是说,北方汉人的激烈反抗(如王彦领导的八字军等),使得女真人需要时间和精力来逐步巩固自己对北方地区的统治,无法全力南下对付南宋。女真人开始大规模汉化是在1153年迁都中都(今北京)之后开始的,类似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汉化改革。也许有人会说,后来女真不是也完成了汉化吗?为什么始终搞不定南宋呢?没错,女真人后来也逐渐实现了汉化,但是从女真灭亡北宋到汉化完成之间存在三四十年的的时间差,这就给了南宋政权以喘息之机。待到南宋政权巩固之后,女真即使能够全力南下,也再难有便宜可占,这点可以参考东晋取得淝水之战胜利,维持住半壁河山的往事。永嘉南渡后的东晋政权,在初期面临许多问题,尤其是门阀士族专权甚至叛乱(如王敦之乱,又如桓温图谋篡逆)和流民帅的武装割据问题(如苏峻之乱),若此时北方胡人南下,东晋政权就会有倾覆之虞;然而此时北方各个胡族政权互相对立争斗,如前后赵之争,前燕与前秦之争等等,它们自顾不暇,自然无力南下对付东晋,待到苻坚在王猛的辅助下,逐步统一北方时,东晋政权已经实现了内部门阀士族的平衡(也就是上游荆湘的龙亢桓氏与下游徐豫陈郡谢氏的势力平衡,甚至团结一致,相互策应),并解决了流民帅问题,所以面对稳定而团结一致的东晋政权,民族融合尚未完成的前秦自然不能成功。第三,南明与南宋相比,存在一个农民军的变量。北宋政权是女真消灭的,所以后来的南宋政权自然是视女真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全力抗击女真;而明朝亡于所谓的流寇―李自成农民军,这就决定了南明政权对满清的态度偏向与合作,幻想以割让一部分土地,联合清朝消灭流寇,以报君父之仇,所以南明政权与农民军各自为战,甚至互相对立,大大削弱了抗清力量。(至少初期是这样,至于后来南明意识到满清征服全中国的野心,逐渐与农民军联合,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而且是为时已晚)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

一是吴三桂的例子,由于李自成非常的失败,致使吴三桂与大顺王朝彻底决裂。为了对抗李自成,吴三桂决定向关外的清朝借兵,注意这个词,是借兵而不是投降清朝。为此,吴三桂以割地为条件,请求清朝出兵支援。具体见下面这封他写给多尔衮的信:王(指多尔衮)之威望,我向来甚为景仰。然遵照春秋之义,我不能与清朝交往,否则我要背负私通清廷的罪名。人臣之谊,请王谅解。三桂受国厚恩,悯斯民之罹难,据守于边关。欲兴师问罪,以慰人心。奈何我京东地上,兵力不足,特泣血求助。王以盖世英雄,值此摧枯拉朽之会,实为难得之时也。乞念我这位亡国孤臣的忠义之言,挑选精兵,从中协、西协入关,我也将率军从山海关出发,约定在京师外会合,共讨流贼。事成之后,将裂地以酬,不敢食言。从这封信我们可以看出吴三桂的态度,他以明朝辽东总兵的身份,代表明朝,提出裂地以酬,以换取清朝出兵支援,而不是投降清朝,所以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至于后来吴三桂降清,那是因为李自成步步紧逼,多尔衮又野心勃勃,明确表示只有在吴三桂投降的条件下才会出兵相助,吴三桂被逼无奈,只得投降清朝。想想石敬瑭以割幽云十六州为条件,得到了契丹的武力支援,再看看吴三桂,不得不说,三桂命苦啊!(纯属玩笑)第二个例子。无独有偶,南明弘光政权也欲以割让山海关外土地为条件,联合满清消灭以李自成、张献忠为代表的农民军。可惜,与吴三桂一样,他们都低估了满清大辫子的野心。第四,就人才这一方面,南明远不如南宋。首先看领导人,宋高宗不怎么出色,但比弘光帝要好,这叫做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虽然屈辱求和,但还知道巩固政权,以图实现划江而治,而弘光帝继位后,不思巩固尚不稳定的政权,却纵情声色,坐视朝臣内斗,既不能驾驭文官,更不能控制武将。

文官方面,两者相当,南宋固然有秦桧、汪伯彦、黄潜善之流误国;而南明东林党于明朝存亡之秋,不团结一致,巩固政权以图规复神州,却与马士英等拥立“功臣”内斗不止,徒损南明元气,与秦桧之流之误国,实无分别。最后,我们再看看武将方面。南宋与北宋恰好相反,南宋虽然缺乏名相,但名将却有不少,就南宋初期而言,有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等;反观南明,其可用之将可谓寥落,史可法忠勇可嘉,气节不输文天祥,却非将才。握有武力的左良玉骄横跋扈,不听调遣,反而图谋顺流东下,夺取政权,其所作所为比之东晋王敦,犹有过之。其余的不提也罢。南明缺乏可用之将才,当然也与先前明朝长期对抗流寇和满清大辫子,军事人才损失严重有关,如袁崇焕、洪承畴、孙传庭、卢象升等人皆可堪一用,然而他们或死或降,无一人为南明所用。这与南宋的情况大不相同,宗泽、岳飞、韩世忠之流在北宋末年已经崭露头角,又辗转为南宋所用,终使神州不至全部陆沉。

所以,南明无法成为第二个南宋,是内外各种复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