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04: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8 05:48
螽斯,又名蝈蝈、聒子、聒聒、山蝈蝈,其汉语拼音为guo guo,英文名为katydid。在植物学上,它属于螽斯科,学名为Gampsaocleis gratiosa Brunner Wattenwyl。这种昆虫在中药领域中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螽斯的功效主要体现在利水消肿和通络止痛上,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它主要用于治疗水肿尿少、腰膝肿痛以及湿脚气等疾病。这种昆虫生活在荒地草丛及豆地中,与我们熟知的蛐蛐有亲缘关系。
采集螽斯的时间通常选择夏秋季节,捕获后需用沸水烫死,然后晒干或烘干以保持其药效。据记载,河北、河南、江苏等地都有它的分布。螽斯的外形特征是全身绿色,触角长于体躯,复眼呈卵圆形,前翅膜质且较弱,静止时左翅覆盖在右翅上方。雄虫的发音器位于左前翅的轭区,右前翅基部有鼓膜,而听器则位于前足胫节基部外侧。
在中药使用上,螽斯的性味为辛、微甘,性平。内服时,一般研成粉末,每次用量为2-3只。外用时,适量研末后可直接吹入耳中,用于局部治疗。
以上就是关于螽斯的药用价值及其采集、使用方法的简单介绍,它在中医传统疗法中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螽斯(longhorned grasshoppers)有时也被称为蝈蝈,是鸣虫中体型较大的一种,体长在40毫米左右,身体草绿色,覆翅膜质,较脆弱,前缘向下方倾斜,一般以左翅覆于右翅之上。后翅多稍长于前翅,也有短翅或无翅种类。雄虫前翅具发音器。前足胫节基部具一对听器。后足腿节十分发达,足跗节4节。尾须短小,产卵器刀状或剑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