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岔傩戏发展历史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0:1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11 10:40

三岔傩戏,这一源远流长的民俗活动,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迎神庙会,人们通过它驱除邪疫、祈求神明庇佑,以期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它在恩施地区的具体传入时间虽然未有确切记载,但据考证,其始祖龙姓贵州人,来自龙山“感应堂”。民间艺术大师谭学朝作为第27代传人,掌管着还傩愿仪式中的重要环节——傩仪,通过"坛"这一演出团体来表演,坛主或掌坛师负责唱导,面具舞者则伴以木制面具,配合锣鼓的节奏,尽管动作简单但不乏幽默,歌腔虽朴素却蕴含深意。


三岔傩戏的还坛神仪式分为24堂法事和12个剧目,内容多为劝导善良、孝顺与勤劳,同时也包含了一些轻松幽默的元素。面具,被称为“脸子壳壳”,是傩戏的显著标志,巫师佩戴面具,象征着与神的沟通,面具成为了人神合一的载体,承载着人们的愿望和神的旨意。


在表演过程中,热闹非凡,伴随唢呐、锣鼓、礼炮、鞭炮的喧闹声,前期的仪式包括杀公鸡请神、烧纸钱祭神。演出的祠堂里,华光菩萨、钟馗、关帝等神像以及众多面具共同构成神圣的氛围。三岔傩戏,既是原始祭祀的体现,也是古人与神灵沟通的艺术形式,逐渐演变成表达人们美好愿望和自娱自乐的民间艺术。


傩文化深邃丰富,涵盖了傩坛、傩仪、傩舞、娜戏、面具和一系列独特的民俗活动。面具,作为傩文化的象征,以其神秘的形态、多样化的造型、斑斓的色彩和多样的制作材料,展示了祖先们的智慧与精神世界。




扩展资料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