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氏族发展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4 11:1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2 18:48

母系氏族社会起源于中石器时代,随着新石器时代的到来,人类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形成了最初的村落。随着生产力的提升,母系氏族进入全盛时期,母权制度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氏族按照母系血统进行组织,同一氏族成员共享同姓,子女从母姓,这一特征在文献中有所记录,如亲属称谓体现了族外婚的习俗。


在母系社会中,妇女扮演着核心角色,主导农业和畜牧业等经济活动,妇女首领负责生产和生活的安排,这在古代文献中屡见不鲜。例如高山族,女性在家庭管理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这个社会结构中,妇女的生产活动受到尊重,丈夫在生育后参与较少,妇女拥有较大的权威。母权制体现在土地集体所有、集体劳动和产品共享上,氏族首领平等参与劳动,可以被选任或更换,而议事会则是最高的决策机构,决定着重要的社会事务,不存在严格的统治和压迫。


纳西族等群体采取了女方为主的男方走婚形式,重视女性的血缘纽带,女儿的出生被视为重要的家族事件,甚至有收养女儿的传统。成年仪式在13岁举行,标志着社会地位的转变。实行外婚制,孩子们主要由母亲抚养,父子关系相对松散。母系亲族的财产属于集体,族长(达布)通常为能干的女性,她们的威望对亲族的兴衰起着关键作用。亲族的名字和标志常常以女性为主,如以达布的名字或地方、动物命名。


母系亲族聚居区分为老少共餐区和已婚妇女接待区,公共住宅包括四栋房屋,正房供老年男子居住,客房则为婚龄妇女提供私人空间。墓地按照母系血缘排列,无夫妻合葬的习俗。每个亲族都有自己的祖先供奉,火塘锅桩石是其象征。陕西姜寨遗址展现了母系氏族的生活场景和组织结构,村落有居住区、窑场和墓地,反映了紧密的氏族纽带和有序的社会结构。


陕西西安半坡和华县元君庙遗址进一步揭示了母系氏族社会的特色。半坡仰韶文化的村落中,大型公共房屋和氏族墓地体现了平等的经济地位和共同的信仰。元君庙遗址则展示了部落、氏族和亲族的社会结构,墓葬中的女性和老年人地位较高。这些遗址反映了母系社会对女性的重视,如女孩的成人待遇和永宁纳西族对女子的传宗接代观念。元君庙氏族墓地的共存和相似习俗体现了信仰和文化的统一,反映了氏族联盟的牢固性。


扩展资料

母系氏族。氏族社会的早、中期为母系氏族,即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母系氏族实行原始制与平均分配劳动产品。早期母系氏族就有自己的语言、名称 。同一氏族有共同的血缘,崇拜共同的祖先。氏族成员生前共同生活,死后葬于共同的氏族墓地。随着原始农业及家畜饲养的出现,作为其发明者的妇女在生产和经济生活中、在社会上受到尊敬,取得主导地位和支配地位。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