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人生事记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10-23 23:32

我来回答

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07 12:43

1927年,巴金在法国创作完成了他的小说《灭亡》。1944年,他在贵阳与萧珊结婚,并在医院中创作了《第四病室》。次年,他在重庆翻译了《处女地》并创作了《寒夜》。1946年,巴金发表呼吁,主张废止文化,并出版了《第四病室》和《旅途杂记》。1947年,他的《寒夜》正式出版,同时他还编辑了鲁彦的短篇小说集。


从1948年至1953年,巴金的活动和出版作品丰富多样:



1948年,他翻译了《快乐王子集》和《笑》,并编辑了散文集《碑下随笔》和《静夜的悲剧》。
1949年,他翻译了鲁多夫·洛克尔的《六人》和高尔基的部分作品,同时参加了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成为文联委员和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委员。
1950年,巴金参与座谈会,出版了译作,并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访问了波兰和苏联。
1951年,他编选了散文集,并完成了迦尔洵多篇作品的翻译。
1952年,他担任朝鲜战地访问团团长,访问朝鲜并发表了控诉书,同年出版了关于朝鲜的散文集。
1953年,巴金继续活动并发表了相关作品。

1954年到1968年间,巴金的活动更加广泛,包括修订出版《新生》等作品,多次往返国内外,参加各种会议,创作了《寒夜》和《团圆》等,尽管期间遭受了批斗和批判,但他仍坚守文学创作。1968年后,巴金的文学生涯经历了起伏,直至1978年,《随想录》在连载,他的文学成就逐渐得到认可,如1982年的“国际但丁文学奖”和1985年的《随想录》出版。2003年,他当选为《感动中国》人物,2005年10月17日,巴金逝世,享年102岁,留下了丰富的文学遗产。




扩展资料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原名李尧棠,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巴金晚年提议建立中国现代文学馆和文化大博物馆。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