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32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23:08
您好: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提出是医学历史上的里程碑,因为这项技术的发展,拯救了很多人的性命,目前,造血干细胞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我们经常在媒体上看到有很多患了血液病小孩子在寻找与自己相配的骨髓,也看到了在捐献过程中很多感人的故事,父亲给孩子,哥哥给弟弟,或者陌生人之间的相互温暖,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底是怎么回事?今天,我就简单给大家科普一下。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有什么,也就是哪些病需要用到造血干细胞移植?
许多的血液病都是其适应症,血液肿瘤性疾病如急慢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或者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等,这些疾病如果药物治疗不缓解,移植可能是最好的选择办法。另外,还有一些非血液系统肿瘤性疾病,如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免疫缺陷病等,也都是移植的适应症。
简单地说,移植主要包括自体移植(自己给自己移植)、同卵双胞胎之间同基因移植(双胞胎之间移植)、血缘性移植(有血缘关系的亲属间移植)和非血源性移植(陌生人之间的移植)。
有关供者的寻找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探索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同卵双生子之间的移植效果是最好的,因为几乎不存在基因排异,但毕竟这种患者只能占少数,不可能每个人都有双胞胎兄弟姐妹。
于是,人们想,为什么不能成立一个骨髓库,鼓励人们多多参与,然后从骨髓库中寻找最适合的配型,所以非血缘供者成为了继双胞胎后第二个进入临床的供体来源。但寻找配型的过程是十分繁琐的,而且实用于临床确实出现了一些伦理问题,志愿者临时反悔不愿捐献的情况时有发生。
再然后,人们发现婴儿的脐带血中含有造血干细胞,而且脐血中的造血干细胞免疫相对不成熟,排异反应较少,可能是另一道曙光,但慢慢大家发现,脐带血的保存太难,即使可以妥善保管花费也很大,而且因为干细胞数量较少,移植后造血重建比较慢,最主要的是,不可能每个人都保存有自己的脐带血,临床应用上也存在很多的困难。
目前最常用的就是单体型相合供者,就是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之间的捐献,包括父母、兄弟姐妹、两代以内的亲属都可以,甚至表哥表姐、堂哥堂弟这种的也包括在内,通过配型,找到最合适的供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顺利的找到了供者,成功移植,这也只是万里长征走了一步,干细胞在异体内能否存活,如何预防相关并发症,怎样避免移植后的复发也都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但不管怎样,造血干细胞移植给一些重症疾病患者一线生存甚至是治愈的希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这项技术会越来越成熟,造福更多人。这并不是一场商业*,也不是医学神话,而是人类正在努力的一项生命科学技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5-27 23:09
人们以前常说的骨髓移植、骨髓捐献到今天已经不准确也不科学,由于我们医学技术的高发展,也就是说我们真正采集、我们捐献的实际是造血干细胞。在我们人身体哪些部位生产和存储造血干细胞呢?一般来说,有三个部位,生产和储存的大部分在骨髓里,所以我们叫做骨髓造血干细胞。还有一部分在外周血,也就是在血管里面有少量的造血干细胞。第三就是人们所知道,当妈妈生完小孩之后,在脐带里有大量、丰富的造血干细胞。反过来说造血干细胞都在哪些部位,有骨髓的造血干细胞,有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有脐带的造血干细胞,现在我们提倡用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来进行采集。那么骨髓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和外周血的造血干细胞采集有什么不同呢?如果说是骨髓移植用骨髓的造血干细胞,供者要进行全麻,或者在他的骨上凿几个洞。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则是先打三、四天的外周血动员剂,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入血,然后用采血的方法来采集,这样的方法供者没有什么痛苦。如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首先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去,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大量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这样现在捐赠骨髓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至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后,血液可回输到捐献者体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