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来历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4-23 17:12

我来回答

7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1:39

端午来历八说
农历五月初五,神州大地,长城内外,粽叶飘香,艾蒿摇曳,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亦称端五,“端”即“初”,端五也即初五;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重午、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有所争议,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八种说法:

一、屈原说。这是一种古老的通行全国的说法。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年楚国人,他20岁左右入仕,任三闾大夫,同时,还是一个*家和思想家。他想使楚国成为强国,以完成统一全国的使命。屈原62岁时(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军打败,他感到自己已国破家亡,怀着忧国忧民之情,于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纵身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众乡亲前往汨罗江寻找屈原遗体,结果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乡亲们只好在故乡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当地百姓做成各种粽子争相投往江中,以便让鱼龙虾蟹饱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尸身,从而演化成五月初五人们竞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如今,吃粽子习俗已逐渐盛传于祖国各地,以此纪念伟大的屈原。

二、龙节说。五月端午这天是祭龙大典中最为隆重的一天。传说龙的生日是五月初五。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两文中推证说,端午是龙的节日。他认为,首先,端午节中的两个最主要的节日活动都跟龙有关,一是竞渡用的是龙舟,二是粽子扔到江河中被龙所窃。其次,龙舟竞渡跟古代吴越地区关系甚为密切,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并在自己身上刺花纹,希望龙能保佑自己。这一说法问世后,学术界多有认可。
三、显灵说。显灵说是纪念战国大将伍子胥的。当时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他的尸体被装入用皮革做成的袋子里,投入钱塘江。从此钱塘江常发怒潮,以五月初五潮水最为凶猛,直冲越国境内,人们传说这是伍子胥在显灵。

四、恶日说。五月初五古俗为恶日。战国时齐国人孟尝君五月初五生,其父让家人弃之,说明战国时,五月初五已为俗忌,而孟尝君死时屈原还活着,说明端午不是为纪念屈原而立。

五、练兵说。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所败。为恢复失国,他大力训练水师,以破吴国,并于五月初五演习水师于江河之中,树雄心,壮军威,立志收复失国。

六、夏至说。大多学者认为,有文字可考端午之始源应该是夏至。《后汉书》中说,汉代五月初五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岁华纪丽》对端午的解释是:“日阳正阳,时当中夏。”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太阳正合于正阳的位置。因此端午始源于夏至是一种颇有分量的见解。

七、子推说。此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的。介子推是重耳*时一位忠贞的追随者,后为火焚,举国哀痛。晋文帝(重耳)定五月初五为纪念日。

八、角黍说。晋朝时,称粽子角黍,而北魏则称粽子为粘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粽子的由来和形状做了细致的描述:“古人以菰(读‘孤’音)芦叶里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节为物相馈送。”在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在市场上的美食。宋代和元朝的粽子名目形状渐渐多了起来,有角粽、菱粽、筒粽、九子粽等。明清两代的粽子和今日的粽子已基本上接近了。吃粽子的时日都为五月端午(初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5:05

  端午来历八说
  农历五月初五,神州大地,长城内外,粽叶飘香,艾蒿摇曳,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到了!端午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它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亦称端五,“端”即“初”,端五也即初五;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重午、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等等。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来有所争议,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八种说法:

  一、屈原说。这是一种古老的通行全国的说法。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年楚国人,他20岁左右入仕,任三闾大夫,同时,还是一个*家和思想家。他想使楚国成为强国,以完成统一全国的使命。屈原62岁时(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军打败,他感到自己已国破家亡,怀着忧国忧民之情,于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纵身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众乡亲前往汨罗江寻找屈原遗体,结果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乡亲们只好在故乡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当地百姓做成各种粽子争相投往江中,以便让鱼龙虾蟹饱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尸身,从而演化成五月初五人们竞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如今,吃粽子习俗已逐渐盛传于祖国各地,以此纪念伟大的屈原。

  二、龙节说。五月端午这天是祭龙大典中最为隆重的一天。传说龙的生日是五月初五。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两文中推证说,端午是龙的节日。他认为,首先,端午节中的两个最主要的节日活动都跟龙有关,一是竞渡用的是龙舟,二是粽子扔到江河中被龙所窃。其次,龙舟竞渡跟古代吴越地区关系甚为密切,吴越民族以龙为图腾,并在自己身上刺花纹,希望龙能保佑自己。这一说法问世后,学术界多有认可。
  三、显灵说。显灵说是纪念战国大将伍子胥的。当时伍子胥因遭谗言诽谤被吴王夫差所杀,他的尸体被装入用皮革做成的袋子里,投入钱塘江。从此钱塘江常发怒潮,以五月初五潮水最为凶猛,直冲越国境内,人们传说这是伍子胥在显灵。

  四、恶日说。五月初五古俗为恶日。战国时齐国人孟尝君五月初五生,其父让家人弃之,说明战国时,五月初五已为俗忌,而孟尝君死时屈原还活着,说明端午不是为纪念屈原而立。

  五、练兵说。战国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所败。为恢复失国,他大力训练水师,以破吴国,并于五月初五演习水师于江河之中,树雄心,壮军威,立志收复失国。

  六、夏至说。大多学者认为,有文字可考端午之始源应该是夏至。《后汉书》中说,汉代五月初五的风俗是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节。《岁华纪丽》对端午的解释是:“日阳正阳,时当中夏。”意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太阳正合于正阳的位置。因此端午始源于夏至是一种颇有分量的见解。

  七、子推说。此说认为端午节是纪念春秋时代晋国忠臣介子推的。介子推是重耳*时一位忠贞的追随者,后为火焚,举国哀痛。晋文帝(重耳)定五月初五为纪念日。

  八、角黍说。晋朝时,称粽子角黍,而北魏则称粽子为粘黍。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粽子的由来和形状做了细致的描述:“古人以菰(读‘孤’音)芦叶里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榈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今俗五月五日,以节为物相馈送。”在唐代,粽子已成为节日和民间四季出现在市场上的美食。宋代和元朝的粽子名目形状渐渐多了起来,有角粽、菱粽、筒粽、九子粽等。明清两代的粽子和今日的粽子已基本上接近了。吃粽子的时日都为五月端午(初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19:38

一、屈原说。这是一种古老的通行全国的说法。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年楚国人,他20岁左右入仕,任三闾大夫,同时,还是一个*家和思想家。他想使楚国成为强国,以完成统一全国的使命。屈原62岁时(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军打败,他感到自己已国破家亡,怀着忧国忧民之情,于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纵身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众乡亲前往汨罗江寻找屈原遗体,结果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乡亲们只好在故乡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当地百姓做成各种粽子争相投往江中,以便让鱼龙虾蟹饱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尸身,从而演化成五月初五人们竞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如今,吃粽子习俗已逐渐盛传于祖国各地,以此纪念伟大的屈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4 22:19

1.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进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纪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2.伽罗华生于离巴黎不远的一个小城镇,父亲是学校校长,还当过多年*。家庭的影响使伽罗华一向勇往直前,无所畏惧。1823年,12岁的伽罗华离开双亲到巴黎求学,他不满足呆板的课堂灌输,自己去找最难的数学原著研究,一些老师也给他很大帮助。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只宜在数学的尖端领域里工作”。
3.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意大利半岛南端西西里岛的叙拉古。父亲是位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阿基米德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养,11岁就被送到当时希腊文化中心的亚历山大城去学习。在这座号称"智慧之都"的名城里,阿基米德博阅群书,汲取了许多的知识,并且做了欧几里得学生埃拉托塞和卡农的门生,钻研《几何原本》。
4.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 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研究,他死之后,墓碑上 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改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
5.20世纪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的冯·诺依曼.众所周知,1946年发明的电子计算机,大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大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步.鉴于冯·诺依曼在发明电子计算机中所起到关键性作用,他被西方人誉为"计算机之父".1911年一1921年,冯·诺依曼在布达佩斯的卢瑟伦中学读书期间,就崭露头角而深受老师的器重.在费克特老师的个别指导下并合作发表了第一篇数学论文,此时冯·诺依曼还不到18岁.
6.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7.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8.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9.高斯,德国著名数学家,并有“数学王子”的美誉。小时候高斯家里很穷,且他父亲不认为学问有何用,但高斯依旧喜欢看书,话说在小时候,冬天吃完饭后他父亲就会要他上床睡觉,以节省燃油,但当他上床睡觉时,他会将芜菁的内部挖空,里面塞入棉布卷,当成灯来使用,以继续读书,高斯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用很短的时间计算出了小学老师布置的任务:对自然数从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对50对构造成和101的数列求和(1+100,2+99,3+98……),同时得到结果:5050。这一年,高斯9岁。
10.天才由于积累,聪明在于勤奋。 —————华罗庚
华罗庚的故事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 “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只念过初中。熊庆来惊奇不已,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1:17

屈原说。这是一种古老的通行全国的说法。屈原(公元前340年-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末年楚国人,他20岁左右入仕,任三闾大夫,同时,还是一个*家和思想家。他想使楚国成为强国,以完成统一全国的使命。屈原62岁时(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军打败,他感到自己已国破家亡,怀着忧国忧民之情,于同年五月初五抱巨石纵身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众乡亲前往汨罗江寻找屈原遗体,结果只找到了屈原的衣帽,乡亲们只好在故乡修建了屈原的衣冠冢。当地百姓做成各种粽子争相投往江中,以便让鱼龙虾蟹饱食了而不再吃屈原的尸身,从而演化成五月初五人们竞龙舟、吃粽子的习俗。如今,吃粽子习俗已逐渐盛传于祖国各地,以此纪念伟大的屈原。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4:32

端午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5-25 08:03

为纪念屈原

声明声明:本网页内容为用户发布,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网认同其观点,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