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句指懂得并使用字词,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造出字词通顺、意思完整、符合逻辑的句子。依据现代语文学科特征,可延伸为写段、作文的基础,是学生写好作文的基本功。造句来源清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其用意,其造句,均以纤巧胜。” 夏丏尊叶圣陶《文心雕龙》 四:“造句也共同斟酌,由 乐华 用铅笔记录下来。”
下面为您提供关于【非此造句】内容,供您参考。
1、世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不爱也不恨咋办捏?当他是路人而已,千百年来,华夏风流人物,无法一一臧否人物,各有所略。
2、诸位莫要误解我的意思,你们的虔诚信仰不容置喙,而我所指的却并非此事,而是另有所指。
3、莫非此人竟猜出什么不成?脸上却不露声色的道“元直尚在府中代主公外置文书!”。
4、出乎意料的是,贪污腐败成了企业家的秘密武器,非此就无法铤而走险获得成功。
5、狮子率领羊群可以击败羊带领的一群狮子。很重要的一点是,我要决定什么时候该当狮子,什么时候该当羊。你不可能总是非此即彼,泾渭分明,不同的时候你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6、中国画亦常在笔墨境象的模糊中追求亦此亦彼、非此非彼,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艺术效果。
7、广州与上海并非非此即彼,内地转运税的征敛、中国官府的捣鬼,以及璞鼎查的太好说话、迟迟没有解决入城问题,才是这一切的根源。
8、犯罪分子的路有两条一条是投案自首,一条是越陷越深,非此即彼。
9、前言:“人类中心论”与“非人类中心论”之辩,存在共同的前提性错误:将不同逻辑层面上的问题置于同一层面,试图得出非此即彼的结论。
10、传统行政规制模式制造大量泾渭分明的对立范畴,这就使得一种非此即彼的对抗关系昭然若揭,它集中体现为规制主体与规制对象之间的对抗性,将公益与私益关系机械地理解为此涨彼消。
11、试想,即便是宋朝的大诗人柳永看到桂花路上的桂花,也肯定会赞叹他笔下的“三秋桂子”非此地莫属。
12、莫非此人身份特殊,所以才有如此厚遇?他正要回话,却见米兰转身,冷冷道“你有何事?”。
13、世界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我不爱也不恨咋办捏?当他是路人而已,千百年来,华夏风流人物,无法一一臧否,各有所略。
14、但章友直似非此时书学博士。他们的书学或小学造诣见称于北宋的初、中期书坛,足以填补书史之空缺。
15、在同一时间点,与之间,非此即彼,顾此失彼。
16、这样的城市叙述,反过来又成为吸引外来者的绚丽神话和加固城乡二元模式的黏稠水泥,让仅仅是城市的一种“可能性”上升为非此不可的“必然性”。
17、人生途中这样的事体验得多了,“还是日本好”“还是美国好”这类非此即彼式的看法似乎就渐渐淡化了。当然,我如果更年轻点的话或许不会这样认为,可是我已不那么年轻了,对事物的看法已被训练得多少实际些了,或者说开始带有怀疑眼光了。村上春树。
18、南宕渠太守,《永初郡国》有宕渠郡,领宕渠、汉兴、宣汉三县,属梁州;元嘉十六年,度属益州,非此南宕渠也。
19、夫有天下者,岂必摄权持势,操杀生之柄,而以行其号令邪?吾所谓有天下者,非此谓也,自得而已。
20、在社会上,医生、记者等各行各业职工评职称要提交论文,而且是“非此不可”。
21、莫非此人也会无相劫指?啊,是了,此人自称与慕容先生相熟,想来也是从慕容先生处得到的指法密笈。
22、人们结婚是因为他们相爱,想要生活在一起,就非此不可。
23、不胜其任,而处其位,非此位之人也。
24、第三,是非白即黑、非此不可的单向思维让她跪了下去。
25、如为虚名而受灾祸,决非误国之道;若忍痛牺牲外蒙不毛之地,而换得东北与新疆以及全国之统一,而且统一方略非此不可也。
26、但城市的物质生活受到所处的地理环境的制约,居民的选择是有限的,往往只能非此即彼,或者不得已而求其次,所以美好总是相对的。
27、尤其是结句“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所传达出的清新自然,隽永活泼的情调,更非此前的宫廷诗所能比。
28、非此,则只能是道听途说或郢书燕说。
29、简化法和指出敌人法非常相像,在于这种手段经常将一种复杂的情况简化成一种非此即彼的善和恶的选择。
30、贺银之摇头幌脑地道“彼唐公非此唐公也,岂能同日而语乎?”。
31、自是皇甫、胡、梁、韦、杜、牛、辛等十有七姓蠲其兵贯,一同旧族,随才铨叙,思欲分还桑梓者听之;其非此等,不得为例。
32、莫非此内别有洞天也说不定呢,太极阴晕数百年来,江湖之上又有多少人寻它不着,可能都是限制于你的这种想法,或许别开蹊径,真的就柳暗花明了。
33、可惜这小子还是嫩了点,祖宗法度变与不变关乎天下大运,非此即彼,哪有能两面讨好的事情?
34、一个人必须作为政治人或者道德人而存在,必须在非此即彼的政治和道德夹缝中苟且偷生。
35、庸医疑证,用药游移,精於审证者,得病源之所在,知非此方不愈此疾,三年畜艾,所弗辞已。
36、在当前的音乐课程改革中,为什么会出现非此即彼,甚至导致矫枉过正的选择?
37、法是一是一,二是二,非此即彼,该谁的责任谁承担;礼则一是二,二是一,下违法而上连责,非失查者即失教,主动承担一切责任。
38、青年人总喜欢驰骛于抽象概念中,反之,有生活阅历的人决不容许陷于抽象的非此即彼,而保持其自身于具体事物之中。
39、我说过不少谎话,因为非此则不能生存。但是我还是敢于讲真话的,我的真话总是大大超过谎话。因此我是一个好人。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一、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敬意抬头向上看。
二、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三、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四、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五、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比如用“尽管……可是……”造句:“尽管今天天气很糟,但是大家都没有迟到。” 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六、先把要造句的词扩展成词组,然后再把句子补充完整。如用“增添”造句,可以先把“增添”组成“增添设备”、“增添信心”或“增添力量”,然后再造句就方便多了。
随着信息新媒体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继报纸、收音机、电视之后的主流媒体,并有将其整合的趋势。网民数量的激增使得网络话题的热议和网络语言迅速成为流行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网络造句——当某一新闻事件在网络迅速流传之后,新闻事件中的某一具有代表性的词语,在网友们的推广下,成为造句的主体,并迅速在网络流行展开。比如李刚事件中,我爸叫李刚成为流行语,以它进行的造句活动在网络铺开。例如:窗前明月光,我爸是李刚;给我一个李刚,我能撑起整个地球等。而在360与腾讯的3Q网络大战之后,一句“我很艰难的做出决定”也迅速流行。这类造句的特征主要是将已有的诗句、文章等进行改变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