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五联打完了,还要补脊灰和白破吗

2023-05-03 来源:赴品旅游

点击上方 ▲ 关注「欧茜医生」了解更多育儿知识


疫苗接种是家长们经常头痛的问题,因为涉及种类多,而且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规律”可言。很多家长想着去研究一下其中的一些问题,结果发现越看头越大。

这一系列问题里面,因为使用联合疫苗而对疫苗完整接种程序产生的疑问是最多的。比如这个问题出现的频率就特别高:五联打完了,还要补脊灰和白破吗?


在我国上市的“五联”其实指的是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灭活脊灰-b型流感嗜血杆菌,推荐的免疫程序为:在2、3、4月龄,或3、4、5月龄进行三剂基础免疫;在18月龄进行一剂加强免疫。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从2月龄开始安排,一般间隔4-8周,基础免疫剂次一般在6月龄以前完成,加强免疫剂次一般在18-19月龄之间完成。

我们一般都会告诉大家,打完4针五联就等同于完成了4针百白破加4针脊灰加4针b型流感嗜血杆菌。有的文章会有类似“打完4针五联就等于完成了全程免疫”的说法,也有的文章会说“孩子长大以后还得再补一针白破和一针灭活脊灰”的说法。

这时候家长就会迷糊了,那我这打完五联了,到底要不要补其中对应组分的疫苗啊?

先说结论:白破这个组分要打,但不是补,而是正常接种;脊灰这个组分,不需要。

01

白破第五针要打属于正常接种

白破,指的是白喉和破伤风,国家免疫规划对于破伤风疫苗的接种程序总共包含5针:前4针使用百白破完成,第5针使用白破完成。


当我们使用非免疫规划疫苗——五联疫苗去进行免疫规划疫苗的替代接种时,我们仅替代了百白破疫苗,而白破疫苗并不在被替代之列。所以,在完成4针五联接种后,替代完成的只是百白破的全程免疫,白破依旧是需要接种的。

孩子接种完了4针五联疫苗之后,还需要在6岁左右的时候接种一针白破疫苗。

02

脊灰疫苗(IPV)按要求打就好

我们国家免疫规划里关于脊灰的部分在近些年有了比较显著的变化:

2016年5月1日起,为响应全球消灭脊灰的统一行动,我国实施新的脊灰疫苗免疫策略,从原来的4剂次口服脊灰调整成为1剂次灭活脊灰加3剂次减毒脊灰,此外也将口服的三价脊灰减毒活疫苗停用,用二价脊灰减毒活疫苗进行替代;2019年12月起,程序调整为2剂次灭活脊灰和2剂次减毒脊灰。

在2021版国家免疫规划中明确指出:如果儿童已按疫苗说明书接种过 IPV 或含 IPV 成分的联合疫苗,可视为完成了相应剂次的脊灰疫苗接种。换句话说,如果按照五联说明书完成了4剂次的接种,脊灰的接种也可视为完成接种。

之所以网上有“打完五联以后4岁还得打一针灭活脊灰”的说法,是因为美国的脊灰免疫程序是这样要求的:所有在四岁之前接种过三剂脊灰疫苗的儿童都应在入学前或入学时(4-6岁)接种第四剂。

然而我们国家并没有这样的要求。以欧盟国家的灭活脊灰接种程序为例,详见下图。总共30个国家,每个国家的接种程序都不一样,不只是我们国家不要求补打,很多国家都没有类似的要求。

国家免疫规划中已经明确说明了如何操作,家长们只需要按照国家的要求来做就可以了。

03

其他疫苗接种小Tips

除了关于五联疫苗的疑问之外,我们在后台还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其他典型疑问,在这里一并做个简答,希望可以一解家长的心头之惑。

打完麻腮风疫苗后孩子发烧发热怎么办?是正常的疫苗反应吗?

观察精神状态,对症护理。孩子出现症状可能是疫苗反应,也可能是同一时间内发生其他感染所致。

疫情封城,宝宝各类疫苗最多可以延期多久?超过一定时间再补种还有意义吗?

除非理论上没有最长间隔,部分疫苗存在最后几次接种的最大年龄限制。超时补种仍有意义。

HPV疫苗哺乳期可以打吗?

可以。

特殊情况需要延迟疫苗接种,比如早产儿出生快百天了,一针疫苗还没打,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无法及时获得最全面的保护,这是最大的影响。

“免疫力低下”可以打疫苗吗?

首先,家长需要确认孩子是否是真的“免疫力低下”(比如经常感冒很可能是正常表现,有充分证据证明才能够下定义),其次,即便是真的免疫系统受损的孩子,也可以正常安排疫苗接种。

打疫苗的禁忌症是什么?黄疸、湿疹、感冒、支气管炎、荨麻疹这些需要延迟打疫苗吗?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会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理论上来说,对疫苗或疫苗组分过敏或者一些特殊情况才是疫苗的通用禁忌证,目前国内的很多禁忌证都是无中生有。以上提到的情况基本都不需要推迟。身体不适接种疫苗不会影响疫苗效果。

受伤后打的破伤风针和孩子打的白破疫苗里的破伤风是同一种吗?

首先需明确孩子受伤后打的破伤风针到底是破伤风类毒素、破伤风抗毒素、还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如果是破伤风类毒素,那么和孩子打的白破疫苗是同一类型的,但如果是另外两个则不是。

孩子在幼儿园被小朋友咬到手需要打狂犬疫苗吗?

除非对方确定存在狂犬病或是狂犬病患者,否则不需要。

end

本文作者

黄树毅医生

免责声明:本文数据更新于2022年7月。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般的医疗、健康、用药的科普信息,不能代替任何个人的医学诊断和治疗。个人的医学问题请及时咨询医生。对这篇科普文有任何建议,请给我们留言。

注:封面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