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病入膏肓这个成语,首先要了解膏肓的意思。古时以心尖脂肪为膏,心脏与隔膜之间为肓,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形容病情特别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这个成语出自春秋时鲁国左丘明的《左传·成公十年》,原文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所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这个故事说的是春秋时期,晋景公得了重病,听说秦国有一个医术很高明的医生缓,便专程派人去请来。医生还没到。晋景公恍惚中做了个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说话。 一个说:“那个高明的医缓马上就要来了,我看我们这回难逃了,我们躲到什么地方去呢?” 另一个小孩说道:“这没什么可怕的,我们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无论他怎样用药,都奈何我们不得。”不一会儿,医缓到了,立刻被请进了晋景公的卧室替晋景公治病。诊断后,那医生对晋景公说:“这病已没办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针又达不到,吃汤药,其效力也达不到。这病是实在没法子治啦。”
病入膏肓这个成语在使用时,一般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人。形容人病重或事态严重到不可挽回的地步。例如:他已病入膏肓,但医生尽力挽回他的生命。病入膏肓的近义词是人命危浅。人命危浅的意思是形容寿命不长,即将死亡。
其他相关内容推荐1
“病入膏育”这则成语的膏肓是古以膏为太起内云心尖脂肪,肓为心脏与重目食道银击隔膜之间,膏肓之间是药力不到之处。意指病已危重到了无法救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了无色盐流法挽救的地步。
这个成语来源于先秦时左丘明《庆增太势形陈次基左传 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钱杨始附甲国。’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病入膏肓也在很多名篇里出现过,如来自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