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心绞痛怎么办?糖尿病人心绞痛多是由于心血管病变引起的,发病比较急,病人会有刺痛感,严重是呼吸困难。有心绞痛的糖友要懂得一些应急治疗措施。那么,糖尿病人怎么治疗心绞痛呢?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一、药物治疗:
(一)、糖尿病人心绞痛急性病发时的医治
1、硝酸甘油:为最佳药品。每次0.3~O.6毫克,舌下含化。
2、硝苯地平(心痛定):每次10毫克,舌下含化。本药对高血压、顽强性心力衰竭亦有良好作用,但低血压者慎用。
3、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每次5~10毫克,舌下含化。
4、硝酸甘油静滴:经以上医治后,表现无凸显改善时,给予硝酸甘油l毫克,加入5%葡萄糖液50~100毫升中,开端以2.5~10微克/分的速度滴注,遵守疴隋可慢慢增强至20~40微克/分。医治中密切查看血压和心率转变(静滴葡萄糖液应配适量胰岛素)。
(二)、糖尿病性心绞痛缓慢期的医治方案
1、硝酸甘油:在任何引发心绞痛病发前数分钟,舌下含0.3~o.6毫克,以防止心绞痛病发。
2、硝苯地平(心痛定):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3、消心痛:5~10毫克,每日3次,口服。
4、硝酸甘油贴膏:贴在心前区,1~2块,每日l~2次。
5、丹参片:5片,每日3次,口服。
二、中医辨证治疗:
中医认为多是消渴病久治不愈,内热伤阴耗气,气虚、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基础上,气滞痰阻血瘀,心脉痹阻,心神失养,甚或心阳虚衰,水饮内停所致。关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的调治,可分为以下六证,进行辨证论治。
1、痰湿痹阻胸阳:心胸憋闷,疼痛彻背,形体肥胖,神疲眠差,口干不喜饮,舌暗苔白腻,脉弦滑或细滑治当化痰除湿、宽胸开痹。
方药可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加味(栝楼15克、薤白9克、枳壳9克、陈皮9克、清半夏9克、云苓12克、丹参15克、葛根25克、赤白芍各25克、僵蚕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用二陈丸、速效救心丸等。
2、痰热痹阻胸阳:心胸憋闷,胸痛背沉,心烦失眠,或有干呕,口中粘腻,神疲多梦,大便干结,心下按之则痛,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滑数,治当化痰清热、宽胸开痹。
方药可用小陷胸汤加味(栝楼15克、黄连9克、枳壳9克、陈皮9克、清半夏9克、云苓12克、丹参15克、葛根25克、赤白芍各25克、桑白皮15克、僵蚕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配合牛黄清心丸、丹参滴丸等。
3、气滞血瘀:胸闷胸痛,胸胁胀痛,刺痛,疼痛发作与情绪有关,善太息,或有口苦,情志不舒,月经不调,经有血块,舌质紫暗,苔白起沫,脉弦沉,治当理气活血。
方药可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柴胡9克、枳壳9克、赤白芍各25克、桃仁12克、红花9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赤芍25克、山楂12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姜黄12克、三七粉3克(分冲)、鬼箭羽15克、桔梗6克、川牛膝12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用血府逐瘀胶囊、颗粒等。
4、气虚痰阻、气滞血瘀: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脘腹痞胀,二便不调,纳食不香,舌胖暗淡,苔白腻,脉沉细而滑,或弦滑。治当益气化痰,顺气活血。
方药可用六君子汤、温胆汤化裁(黄芪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鬼箭羽15克、陈皮9克、清半夏12克、沙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栝楼15克、枳壳9克、苏梗6克、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配合补中益气丸、通心络、参芍片等。
5、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心痛时作,胸闷气短,口干咽燥,疲乏无力,大便偏干,舌质暗红或嫩红有裂,少苔或薄白苔,脉细数或弦细数。治当益气养阴、理气活血。
方可用生脉散、香苏散、丹参饮化裁(黄芪15克、沙参15克、玄参25克、知母15克、生地2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鬼箭羽15克、葛根25克、丹参15克、地骨皮25克、甘菘12克、苏梗6克、陈皮9克、枳壳9克、香橼6克、佛手6克)。每日1剂,水煎服。中成药可配合生脉胶囊、天王补心丹、丹七片等。
三、糖友警惕无痛性心绞痛:
心绞痛发作明明应该有很强烈的疼痛感,为什么有些糖尿病患者发作时却没有感觉呢?很多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会发生神经病变,感觉神经受到影响,变得不再敏感。就像罹患糖尿病足时,有时足部已经溃烂,而患者却没有感觉,并不知晓。
由于感受不到疼痛,很多患者在发生心绞痛时都毫不知情,导致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要想及时发现心绞痛,平时应多留意自身的变化。如有血压突然下降,脸色苍白,腹痛,呕吐,心率失常,胸闷等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无痛性心绞痛比有疼痛感的心绞痛更为可怕,它会在毫无感觉的情况下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控制好糖尿病病情,尽量避免发生神经病变。这样即使发生心绞痛也会立即察觉到,获得及时救治。对于已经患有神经病变的糖友来说,应定期复查心功能,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及早治疗。
无痛性心绞痛与一般性心绞痛在治疗上没有什么区别。在缓解期患者应注意饮食,合理调整作息,坚持运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