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投案自首是否属于犯罪后自首行为

2023-09-28 来源:赴品旅游

自首和立功行为在刑法中具有一定的法律效果,可以在量刑时酌情减轻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罪犯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供述罪行。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此外,即使没有自首情节,如实供述罪行也可以从轻处罚,特别是在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情况下。

法律分析

只有符合相关法律中规定的情形,那么才能认定为自首行为,此后法官在具体量刑的时候也才会酌情进行处罚。当然,除了自首以外,还可以认定具有立功行为,这样也是可以酌情进行处罚的。

法条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犯罪嫌疑人虽不具有前两款规定的自首情节,但是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从轻处罚;因其如实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别严重后果发生的,可以减轻处罚。

拓展延伸

投案自首的法律效果及相关规定

投案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或犯罪嫌疑机构自愿向司法机关投案,主动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并提供相关证据。在我国刑事法律中,投案自首可以被视为一种自首行为,根据《刑法》第67条的规定,自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刑罚。然而,投案自首并不是所有犯罪行为都能获得减轻处罚的效果,具体的法律效果和相关规定需要根据不同的犯罪情况来确定。例如,投案自首的时机、自首的真实性、自首前的犯罪情节等都会对法律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具体案件中,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来判断投案自首的法律效果,并作出相应的判决。

结语

投案自首是一种积极的行为,只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才能被认定为自首。法官在量刑时会酌情考虑自首的情节。此外,立功行为也可以被认定,并在处罚时予以考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的规定,自首者可以获得从轻或减轻处罚,甚至免除处罚的可能。然而,具体的法律效果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包括自首的时机、真实性以及自首前的犯罪情节等。因此,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来判断自首的法律效果,并做出相应的判决。

法律依据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章 侦 查 第十二节 侦查终结 第二百九十二条 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的,应当记录在案;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在起诉意见书末页注明。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五章 证 据 第七十五条 对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毒品犯罪等案件,证人、鉴定人、被害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的,公安机关应当采取以下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一)不公开真实姓名、住址、通讯方式和工作单位等个人信息;

(二)禁止特定的人员接触被保护人;

(三)对被保护人的人身和住宅采取专门性保护措施;

(四)将被保护人带到安全场所保护;

(五)变更被保护人的住所和姓名;

(六)其他必要的保护措施。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认为因在侦查过程中作证,本人或者其近亲属的人身安全面临危险,向公安机关请求予以保护,公安机关经审查认为符合前款规定的条件,确有必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应当采取上述一项或者多项保护措施。

公安机关依法采取保护措施,可以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配合。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时,应当将采取保护措施的相关情况一并移交人民检察院。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