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召开了“湿地及水禽保护国际会议”,会议通过了《国际重要湿地特别是水禽栖息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该公约于1975年12月21日正式生效。
1996年,《湿地公约》常委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1997年开始,世界各国在这一天都举行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宣传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具有很强的调节地下水的功能,被人们誉为“地球之肾”。
湿地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不同的国家和专家对湿地有不同的定义。比较通行的说法是指“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体,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由于在保持水源、抵御洪水、控制污染、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我国科学家对湿地定义是:陆地上常年或季节性积水(水深2米以内,积水达4个月以上)和过湿的土地,并与其生长、栖息的生物种群,构成的生态系统。常见的自然湿地有:沼泽地、泥炭地、浅水湖泊、河滩、海岸滩涂和盐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