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组织的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会议上,两个居委会的做法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居委会甲的领导在汇报时谈到,他们经常发动居民清理环境卫生,居民积极性很高,随叫随到,毫无怨言;居委会乙的领导在汇报时则表示,他们哪里不需要经常召集人们打扫卫生,因为居民已经初步养成了讲究卫生的习惯,人人自觉讲文明,大家互相监督,以前个别不自觉的人也注意了。两个居委会一个忙在面上,一个抓在根儿上;一个治标,一个治本。从中,居委会甲的领导恍然大悟:把功夫下在提高居民素质上,才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硬道理”。
这个问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以往,在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中,有的单位存在用“解难题办实事”来取代基层文明建设的全部内容。片面认为只要把居民反映的问题解决了,把人们想办的事情办好了,创建文明城市就大功告成了。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表象纷繁,导致其产生的主客观原因也很多,但归根结底问题的症结还是在居民素质上,随着居民素质的不断提高,那些看似反映十分普遍、矛盾相当突出的问题将会迎刃而解;而忽视了提高居民素质提升这个“总开关”,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然会出现疲于应付、防不胜防,按倒葫芦浮起瓢的现象。所以,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常治长效,说到底要落在提高居民素质的常抓不懈上。
“全国文明城市”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城市建设、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文明城市源于文明市民。文明城市的创建,始终贯穿着以人为本、为民服务的主线,这才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条件,人民群众是城市的主体,也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他们的文明素质提升,不仅会产生高度的自觉性,也会激发强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生动感人的活剧来。
“文明城市”不是材料写出来的,不是媒体宣传出来的,也不是上级考评出来,而是广大市民群众一点一滴干出来的,一言一行汇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