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2024-07-16 来源:赴品旅游



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目录

引言 1
第一章 RFID技术的简介.......................................................3 1.1RFID系统的分类............................................................3 1.1.1根据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可以划分为下述频段.........................3 1.2RFID 技术系统的组成........................................................4 1.3RFID 系统的技术标准........................................................5 1.3.1ISO/IEC 标准.........................................................5 1.3.2 EPCglobal 标准......................................................6 1.4论文结构安排:.............................................................6第二章 RFID系统的方案设计...................................................7 2.1性能指标基本要求..........................................................7 2.2读写器总体方案设计........................................................8 2.2.1 RFID 读写器的组成结构...............................................8 2.3主控器的选择方案..........................................................9 2.3.1 C8051F340 单片机主要特性...........................................9 2.3.2 C8051F340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图......................................10 2.4射频收发芯片选型方案.....................................................10 2.5 RFID 的通信标准方案EPCGen-2 标准.......................................11 2.5.1Gen-2 使用特性的概述................................................12 2.5.2物理层通信特性.....................................................12 2.5.3标签的状态机.......................................................12第三章硬件电路的设计........................................................14 3.1控制模块硬件电路设计......................................................14 3.2射频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15 3.3时钟电路的设计...........................................................16 3.4USB接口电路..............................................................17 3.5外部存储电路.............................................................18 3.6提示电路的设计...........................................................19 3.7复位电路.................................................................20 3.8电源电路的设计...........................................................21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23 4.1系统程序结构设计..........................................................23 4.1.1系统软件主流程图....................................................23 4.2标签防碰撞算法介绍.......................................................24 4.2.1基于ALOHA的协议...................................................244-3时隙算法示意图........................................................25第五章系统防碰撞算法仿真实现................................................29 5.1动态帧时隙算法工作过程....................................................29 5.1.1标签估算方法如下...................................................29



5.1.2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仿真过程.......................................30 5.1.3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仿真流程图.....................................31 5.2吞吐量和吞吐率...........................................................31 5.3动态帧时隙算法的仿真结果.................................................32结论 34
附录 35
参考文献 38
谢辞 39



引言

射频识别技术是无线电频率识别的简称,RFID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系统常见的频率有低频、高频、超高频和微波等。射频识别是一种重要的新兴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超高频RFID不需要视距通信,能够承受严酷的物理环境,并能保证低成本和高效能操作以及多标签的同时识别能力。因此他具有条形码技术、光学字符识别系统、智能卡和生物测定学(声音、指纹和视网膜)等其他识:别系统没有所没有的优点。而且与其他频段相比,超高频RFID阅读器系统的特点是读写距离远、多标签读写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强、适应物体的告诉运动、性能好。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UHFRFID 读写器进行了许多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读写器的芯片设计上。许多公司推出了功能强大的UHFRFID读写器芯片,这些读写器芯片与已有的基础设施能很好的兼容。此外,一些可工作在复杂环境下的工业级大型读写器也被开发出来,这种读写器在读写距离、读取标签数量、和使用寿命等性能上都更优秀。目前,国外对读写器研发主要取得以下一些成果:
(1)2007年,Intel公司推出了符合ISO1 8000—6 Type C 协议以及支持EPCClassl Gen2 标准、具有密集型读取模式(DenseReaderModeDRM)的超高频读写器芯片R1000。该芯片实现了读写器射频部分和数字基带部分的高度集成,具有低功耗、集成度高、低成本等优点,所以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UHFRFID 系统中。当前,该读写器芯片及其支持软件已经构成了整个第二代超高频RFID读写器系列的核心,可支持从近距离的嵌入式模块到远距离门式读写器的广泛用。

(2)2007年,IckiinKwon 等人研究出了一款CMOS单片集成的便携仪UHFRFID 读写 通过采用单天线直接耦合的方式,把射频模块和数字基带模块集成在一块面积只器。

45×53mm2的:芯片上,降低了读写器的成本和尺寸。该读写器接收机的灵敏度为.70dBm,线性度为185dBm,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此外,发射机的输出功率为4dBm,使读写器具有较远的工作距离。

Impinj公司在原有的R1000芯片基础上,开发出了最新款的R2000芯片。(3)201O年,
R1000相比,IndyR2000 芯片增加了载波消除功能,所以它的抗干扰能力更强。同时它还拥有更快的数据转发能力和更加智能的本地处理能力,甚至能够支持较为复



杂的工业级UHFRFID 读写器的应用。

(4)2011年,SanaeNakao 等人开发出了一款既能读写无源电子标签也能读写有源电子标签的UHFRFID 便携式读写器。该读写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在与无源标签通信时,它的灵敏度为.86dBm;与有源标签通信时,它的灵敏度-92dBm

国内的很多研究机构也一直致力于UHFRFID 读写器的研究,并取得许多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
(1)2009年,武汉大学提出了一种基于IntelR1 000 芯片的UHFRFID 读写器设计方 该读写器采用了IntelR1000 收发器芯片和W78E365微控器,通过编写软件部分,案。

使设计的读写器能在2m10m 的距离之间正常工作。

(2)2008年,香港大学在0189m CMOS 工艺下实现了一款全集成UHFRFID 读写器芯片。该读写器创新地提出了一种二阶交调电流注入技术,该技术可以极大的提高读写器接收机的线性度。测试表明该读写器在一5dBm的大功率干扰信号下,仍能拥有一70dBm的灵敏度。该芯片面积为183mm2,最大功耗为2764mW(3)2009年,清华大学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开发出了一款UHFRFID 读写器芯片。该芯片采用018btmCMOS 工艺,能在860MHz--960MHz的频带内工作。在满足通信协议标准的条件下,读写器的读写速率可达到1Mbs。此外,读写器接收机的灵敏度为一70dBm,功耗为165mW。整个芯片的面积为19mmx0.75mm

(4)2010年,北京大学提出了一款符合中国本地标准又兼顾国外标准的UHFRFID 成功的消除了大功率写器芯片。该芯片采用高线性接收机前端和直流失调消除电路,
干扰信号对读写器的影响。该读写器的发射功率为22dBm,灵敏度为一79dBm。在18V的工作电压下,功耗为203mW。整个芯片面积只有13.5mm2

对于国家经济增长、人民生活质而如今高速公路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量的提高、维护国家安全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在建国以来,中国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目前已突破三万公里,其里程位居全球第二,为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而高速公路停车收费大大的限制了高速公路的高速特性,甚至在高峰出行时段 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不仅堵车而且还造成了高速公路出口的大面积拥堵,
堵心,同时也对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应运而生,即基于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ETC系统。使用该系统,车主再要在车窗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高速费将自动扣除。这将大大的提高车辆过往高速公路的速度,同时也将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第一章 RFID技术的简介

就像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用于军事领域一样,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起源于二次世界大战中,欧洲上空极其惨烈的空战。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利用无线射频方式通信的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前沿科学技术。该技术在工作时不需人工干预,可应用与各种恶劣环境,而且能够应用于高速运动物体的识别,可以同时识别多个物体。相比于条形码、生物识别、光学符号识别等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在数据量、识别距离、环境影响和保密性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RFID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应用,主要应用领域有:工业物流、智能交通、电子门票、动物识别、容器识别、身份识别和一卡通等领域。

1.1RFID 系统的分类

RFID系统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系统。

1.1.1根据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可以划分为下述频段

1.低频(LF,频率范围:30300kHz):工作频率低于135kHz,最常用的是125kHz。主要协议有IS011784IS014223

2.高频(HF,频率范围:330MHz):工作频率为1356MHz。主要协议有IS015693IS014443IS018000

3.超高频(UHF,频率范围:300MHz3GHz):工作频率是433MHz866960MHz在以及245GHz。主要协议有IS018000系列和EPCGen2

4.甚高频(SHF,频率范围是330GHz)..工作频率是58GHz24GHz,但是目前24GHz基本没有采用。

1.1.2根据标签供电的形式不同,RFID系统可分

1.有源系统:电子标签使用内置电池来供电,有源系统的识别距离相比较下较长。由于不需要担心功耗的问题,有源系统可以实现的功能也比较多。缺点是受限于内置的电池,使用周期比较短并且成本相对比较高。



2.无源系统:电子标签没有内置电池,主要通过读写器发射的电磁场能量来唤醒标签的芯片工作。由于无需内置电池,且靠外部唤醒,所以这系统特点是体积小、寿命长、成本低,但是实现的功能简单。

3.半有源系统:标签带有内置电池,但只是起到激活系统的作用。电子标签首先被内置电池激活,激活后的前部操作就无需电池供电,即可进入无源电子标签工作模式。

1.2RFID 技术系统的组成

一个典型的RFID系统一般包括标签(Tage)、读写器(Reader)、和应用系统(ApplicationSystem)三个部分组成。读写器通过射频信号给标签提供能量并“询问”标签,标签被激活后江存储的标签信息发送给读写器,读写器再将读取的标签信息发送给应用系统以结合具体的应用背景进行数据的控制、存储和管理。

1-1
标签一般由标签天线和标签芯片组成。标签天线接收读写器发射过来的射频信号并转化为能量,获取的能量给标签供电。当标签获取的能量足够时,标签芯片被激活, 将芯片上存储的标签信息通过反向散射调并根据读写器的询问指令完成相应的动作,制的方法发射给读写器。每个标签有唯一的电子编码,用于度附着物体的标志。标签能够存储有关物体的属性、状态、编号等信息。标签通常安装在物体的表面,具有一定的无金属遮挡的视角。标签除了能够被读取(Read)外,也可以被写入(Write)、锁定(Lock)、杀死(Kill)

读写器由读写器主机及读写器天线组成。读写器主机主要那个实现读取信号的控制及射频信号的产生。产生的射频信号通过读写器天线发送给标签。标签的反射信号也通过读写器天线进行接收,并被读写器主机解析识别。读写器一般有固定式和手持 手持式的体积比较小,便于手式两种形式。固定式的体积较大,但性能一般比较好;
持读取,但是性能要差些。

应用系统主要负责对读写器的控制、设置,以及对读取标签信息的管理,并结合具体的应用



项目给出适当的判断与显示,或者对数据进行存储和管理。应用系统一般与计算机网络体系连接,

网络体系的各层结构由各种RFID中间件控制和访问。

1.3RFID 系统的技术标准

RFID技术领域相关的标准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技术、数据内容、一致性和应用标准。技术标准定义不同种类的硬件和软件如何设计,如符号、射频识别技术、IC卡标准等;数据内容标准定义从电子标签输出的数据流的含义,提供数据如何在系统中
一致性标准定义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是否表达的指导方法,如编码格式、语法标准等遵循某个特定标准的测试方法,如印刷质量、测试规范等标准;应用标准定义实现某个特定应用的技术方法,如船运标签、产品包装标准等。

而随着目前RFID标准还未形成全球统一的标准,现在处于多种标准共存的局面,全球物流行业大规模应用RFID技术,对RFID标准进行统一也成为业内的共识。相对于国外在RFID方面技术标准的发展来看,我国起步比较晚,差距还比较大。虽然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早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
但是受到各种原因影响,造成我国的RFID标准体系制定工作几番起落。2006年的6月,国家共十五个部委共同发布了《中国射频识别(RFID)技术政策白皮书》,正式确立了我国RFID技术的地位。

1.3.1ISO/IEC 标准

ISO是公认的全球非盈利工业标准组织,与EPCglobal只专注于超高频不同,ISO/IEC对各个频段的RFID都颁布了标准。主要关注基本的模块构建、空中接口和涉及到的数据结构以及实施问题。RFID频率由ISO18000 RFID空中接口标准系列统一管理,包括了有源和无源的RFID技术标准,主要是基于物品管理的RFID空中接口参数。

ISO/IEC18000-1 提供了RFID全球可用频率的通用通信的框架,同时也给出了ISO18000系列中空中接口定义的一般参数,建立了一个通用系统管理、控制和信息交换的框架,可用于不同频率。

ISO/IEC18000-2定义了工作频率在135KHz以下的读写器和标签之间通信空中接口参数、协议、命令以及放碰撞方法。此标准中标签分为AB两个类型。

ISO/IEC18000-3 提供了工作频率为13.56MHz的通信空中接口参数,定义了物理层、碰撞管理系统和符合ISO/IEC18000-1要求的物体识别协议值。



ISO/IEC18000-4 定义了工作频率2.45GHz的空中接口的通信协议,主要应用于货品管理领域。

ISO/IEC18000-5 定义了RFID设备的空中接口工作在5.8GHz频率下得通信协议,用于单品管理应用,由于缺乏商业应用前景,此标准已经中止。

ISO/IEC18000-6 提供了工作频率860~960MHz的空中接口参数。分为ABC三类,C类和EPCClass Gen2 Standard相同。

ISO/IEC18000-7 定义了工作在433MHz频率的有源RFID设备的空中接口通信协议,用于单品管理应用方面,典型的读取距离超过1米。

1.3.2 EPCglobal 标准

EPCglobal是目前全球实力最强的RFID标准组织,其前身是北美UCC(统一编码组织)和欧洲EAN产品标准组织,合并后称为EPCglobal。最近EPCGen—2系统被批准为ISO标准,ISO180006C部分是被动(无源标签)超高频RFID系统的一个主导标准。在零售商中广泛使用。Gen—2标准定义了阅读器和标签之间的通信,不用考虑系统工作于特定的频率范围。RFID阅读器和标签在超高频范围内,遵从Gen—2标准进行通信。

EPCglobal体系的标准化工作分为4个方面:电子标签和读写器承载物品编码信息技术要求;EPC标签的信息规范(物品编码规则)EPCglobal提供的业务方面有物品编码配置管理与目标命名业务两部分;软件方面标准也分应用层事件(与物流仓储管理相关的数据采集与刷新等)EPC信息业务层事件(与物品信息对应的信息描述)两部分。

EPC具有以下特点:
1.开放的结构体系。采用公用的互联网网络系统,避免了系统复杂性,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成本。

2.独立的平台和高度的互动性。EPC系统建立在互联网系统上,并可与互联网所有可能的组成部分协同工作。

3.灵活的可持续发展体系。可在不替换原有体系的情况下完成系统升级。

1.4论文结构安排:

第一章RFID技术简介,包括系统的组成,分类,以及各种协议和标准。第二章RFID系统方案的设计,主要包括系统的总体要求和方案,以及各主要芯



片的选型。

第三章RFID系统硬件设计,分模块介绍了系统的主要芯片
第四章RFID系统软件设计,主要介绍了系统防碰撞算法的概念和各种防碰撞算法。

第五章RFID系统防碰撞仿真,通过Matlab2012 仿真动态帧时隙算法。

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介绍了RFID系统的组成、结构组成、技术标准以及RFID的技术分类等。从整体感知了解RFID系统。



第二章 RFID系统的方案设计

2.1性能指标基本要求

工作频率:902~930MHz

工作方式:跳频可配置不同频率;

空中接口协议:ISO/IEC18000-6B

调制方式:ASK

输出功率:最大1.0W20dB可调;

读标签距离:6米;

写标签距离:3米;

读写器防碰撞:支持多读写器模式;

防碰撞识别速率:每秒30

2.2读写器总体方案设计

读写器是整个RFID系统核心部分,它是连接电子标签与上位机之间通信的纽带,

读写器的功能主要包括3个方面:(1)发送和接收的功能,主要是完成读写器与电子

标签之间的通信过程;(2)对从标签接收到的信息进行相应地处理;(3)通过读写

器上的接口实现与上位机的连接,将信息传送到主机的数据交换和管理系统。这些年,

读写器不断地向小型化、便携化、低功耗的方向发展,所以读写器的设计中应该选取

功能比较全面、集成度比较高的芯片。

2.2.1 RFID 读写器的组成结构

读写器电路组成框图如图1-2所示。各部分的作用简述如下。



信号灯和蜂鸣器

发送通道与主机的通信接口

载波形成

与其他外设的接口

MCU

时钟

振荡器

天线

电路

接受通道

电源管理

2-1读写器组成结构框图
1.振荡器:振荡器电路根据RFID读写器系统的需要产生射频振荡频率,一路经过时钟电路产生处理器MCU所需要的时钟频率的信号,另外一路经过载波形成电路产生读写器工作所需要频率的载波信号。

2.发送通道:发送通道包括编码器、调制器和功率放大电路,用于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和写入数据。

3.接收通道:接收通道包括解调器、解码电路,用于接收电子标签返回的应答信息和数据。同时还考虑了防碰撞电路的设计。

4.微控制器(MCU)MCU是读写器工作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收发控制、向标签发送命令和写数据、标签数据读取和处理与应用系统的高层进行数据交换和通信等任务。5.电源管理器:通过对射频读写部分的独立电源控制,系统可以在MCU中根据需要的模式选择开启或者关闭射频读写功能。当应用系统有低功耗要求时,不需要射频模块芯片一直工作的时候,这种控制方式是必不可少的。

6.天线:天线的作用就是产生磁通量,为有源标签提供能量,激活标签,在读写设备和标签之间传送信息。天线的有效电磁场范围就是系统的工作区域。

2.3主控器的选择方案

微控制器的功能主要有:与后台应用管理软件进行通信,执行应用软件发送来的动作指令,控制读写器与标签的通信过程和身份验证并对其中的数据进行加密和解密,



对键盘或者显示设备等其他外部设备的控制。读写器中微处理器可以有三种选择:单片机、ARMDSP。本课题需要核心控制器需要体积小、功耗低,要有比较强的处理能力,能够同时完成读写器系统中对读写器的控制、对数据的处理和与后台应用软件的通信,需要有丰富的接口资源,可以方便快速的置于不同环境的应用中。

C8051F系列单片机是SOC的典型代表,单芯片集成度十分高,片上集成丰富的模拟和数字资源。具有与8051兼容的高速CIP51内核,单片机处理速度和性能都有很大的提升,而且开发简单,容易移植,成本也十分低,是目前应用晟广泛的单片机种类。CIP-51采用,与标准的8051结构相比指令执行速度有很大的提高。在一个标准的8051中,除MULDIV以外所有指令都需要1224个系统时钟周期,最大系统时钟频率为12-24MHz。而对于CIP-51内核,70%的指令的执行时间为12个系统时

钟周期,只有4条指令的执行时间大于4个系统时钟周期。大大提高了系统的运行速度,

得以适应超高频RFID读写器要主控器运行速度的要求以及对防碰撞吞吐率的要求。

2.3.1 C8051F340 单片机主要特性

C8051F340单片机主要有一下特性:(1)高速流水线结构的8051兼容的CIP-51内核,最高48MIPS执行速度;(2)全速非侵入式的系统调试接口(片内,C2接口);(3)真正10200ksps的多通道单端/差分ADC,带模拟多路器;(4)高精度可编程的12MHz内部震荡器;(564KB字节可在系统编程的FLASH存储器;(643524096+256)字节的片内RAM;(7USB2.0 通信接口,支持全速12Mbps通信和低速1.5Mbps通信(8)硬件实现的SPISMBus/IIC2UART串行接口;(94个通用的16位定时器;(10)具有5个捕捉/比较模块的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阵列;(11)片内上电复位,看门狗定时器,2个电压比较器,VDD监视器和温度传感器;(1240I/O端口;(13-40~85度工业级温度范围;(142.7V~3.6V工作电压,TQFP48thinquad flat package,即薄塑封四角扁平封装)封装。

2.3.2 C8051F340 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图

如图2-2C8051F340的内部结构图



2-2 C8051F340 主控器的内部结构

2.4射频收发芯片选型方案

AS3991是一款高集成度的射频芯片。在发射电路端,集成了功率放大器(PA)、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O)、频率合成器、调制器等模块;在接收电路端,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中频放大器、解调器等模块。同时还集成了芯片控制通过32电源电压管理、协议控制等工作模块,从而使芯片外围电路大大简化。

个寄存器的设置来实现全部RF、滤波及协议控制功能。收发模块支持自动生成帧头和CRC校验码,组装成帧的数据块通过片上的24字节FIFO寄存器传输到上位机系统中。电源管理模块可以对片外MCU以及其他芯片供1533伏电压以及提供时钟输出。片上PA具有高达20dBm的输出功率,片上VCOPLL可产生840MHz-960MHz的振荡频率。AS3991则完全集成了ISO/IEC18000-6C 协议。总体来说AS3991具有以下优点:集成度更高,源代码公开,加载协议方便,开发难度低,外围电路设计简单,总体成本低,设计时要注意的事项少。因此本课题设计选择AS3991作为射频收发芯片。



AS3991射频芯片的特性:1)支持多通信协议;(2)高集成度,外围电路简单;

(3)低工作电流;(4)输出功率可达20dBm(5)可选择时钟输出提供给MCU(6)支持

MCU之间的8位并行或者4线串行通信;(7)采用ASK或者PRASK(反向相位幅

度键控)信号调制;(8)可选择接收增益控制;(9)支持三种工作模式间切换,大大降

低功耗。表2-1AS3991芯片的基本参数表

2-1ASS3991 的基本参数

参数

数值

单位

供电电压

5.5

V

监听模式输出电流

3

mA

休眠模式输出电流

20

uA

收发模式输出电

150

mA

内置PA

20

dBm

待机模式工作频率

63

KHz

正常工作模式频率

10

MHz

温度范围

-55 — +125

摄氏度

2.5 RFID 的通信标准方案EPCGen-2 标准

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存在众多的通信协议。其中一个最流行的协议就是EPC

Gen-2协议。这个协议在零售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近年,Gen-2系统被批准为ISO

标准。

2.5.1Gen-2 使用特性的概述

Gen-2协议使用最普遍的特性是清单命令。库存命令有一下四种命令组成:选择、

查询、查询重复和查询调节。这些命令用来读取在阅读器范围内所有标签的EPC序号。EPC

序号可以用来访问中心数据库,获得例如标签附着在哪一个物品上的更多信息。

2.5.2物理层通信特性

Gen-2的物理通信接口与七层开放系统互联模型的物理层概念相似。阅读器控制

Gen-2协议物理层的所有部分,并编码发给标签的所有命令的前端部分。在Gen-2



议中,存在两个通信链路:阅读器向标签的链路和标签向阅读器的链路。这两个链路是相互独立的,存在不同的数据编码、数据速率和数据调制方案。这两个通信链路的具体特性都是由阅读器控制。在Gen-2中,标签与阅读器通信使用反向散色的形式。Gen-2支持两种类型的调控:振幅调控(ASK)和移像键控(PSK)调制。

2.5.3标签的状态机

1.准备状态:准备状态是标签在上电的情况下能够进入的两个状态之一。另一个标上电时可以进入的状态是死亡状态。当标签在上电复位以前是死亡状态时,标签会 那它会在上电后进入准备状态。在上电复位时进入死亡状态。
如果标签先前没有死亡,处于准备状态的标签,不会参与查询回合。当阅读器发布一个查询命令,将打开查询回合,直到下一个查询命令中止。因此,查询命令指示结束当前的查询和下一个查询的开始。阅读器使用查询回合来获得大量标签的EPC号码。当接受到一个查询命令时,标签将会结束准备状态。查询命令包含了标签选择一个随机数载入到时隙计数器的参数。如果随机数是0,随后标签将会发送它的回复状态。当随机数不为0是,标签会发送仲裁状态。

2.仲裁状态:仲裁状态下的标签将参与当前的查询回合,他们的时隙计数器包含一个非0值。在此状态下的标签等待他们的时隙计时器达到0为止。当标签的时隙计数器到达0时,标签变到回复状态。

3.回复状态:回复状态是当标签发送它的EPC好吗给阅读器的两个状态之一。回复状态中的标签有一个时隙计数器为0,并反向散射RN16RN16是一个十六位的随机数)给阅读器。反向散射RN16是标签发送EPC好吗给阅读器的两个阶段中的第一个阶段。

阅读器将会发送一个带有RN16的确如果阅读器正确的接收到了标签的RN16数,
认(ACK)命令给标签。阅读器接收不到RN16的可能原因有:两个以上的标签在发送RN16时发生碰撞;射频信号干扰了RN16;阅读器错过了RN16信号。标签随后将会反向散射它的EPC号码,还有发送一个PC(描述了标签的物理特性)和用来进行错误检查的CRC。接收到带有正确的RN16ACK是标签从回复状态转入到确认 标签只有在接收不到来自阅读器的任何命令时,才会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保持状态。

在回复状态。在这个时间之后,标签将会自动的回到仲裁状态。

4.确认状态:当标签发送它的EPC号给阅读器之后,将会进入到确认状态。确认



状态是访问命令(读和写命令)的网关状态。但是标签在我、确认状态不会死亡。确认状态与回复状态类似,有一个定时器,可以在每次从阅读器接收到一个命令后复位。如果在特定的时间内,没有从阅读器接收命令(即定时器超时),标签则会自动的回到仲裁状态。

:开放状态是访问命令专门使用的两个状态之一。在开放状态中没有5.开放状态
定时器。因此,如果没有阅读器命令时,只要标签有供电,它将保持开放状态。标签可以从开放状态进入到安全状态。

6.安全状态:标签可以使用一个可选的密码设定,它需要阅读器提供正确的密码,以便于执行任何的访问命令。密码的默认值为零。这意味着密码保护没有实现,或者是没有被激活。设置一个非0值的密码,可以使密码具有保护的特性。如果标签的密码特性被实现和激活,那么所有的访问命令必须从安全状态执行。
在标签进入到安全状态之前必须提供正确的密码。

7.死亡状态:RFID标签包含识别一个特定物体的信息。ID号是唯一的,并且与某一特定的物品相关。因此,使用RFID时,对安全和隐私的关注开始上升。死亡即是关闭标签的命令,死亡操作不能被撤销,并且永久性的破坏标签。在标签死亡以后标签将不会响应任何命令。因此标签死亡以后,没有任何设被能够读取标签的EPC号。本章小结本章主要从系统整个方案的设计出发,主要从系统的总体方案和主要芯片的选型方案、主要通信标准以及标签的状态机进行了描述。

第三章硬件电路的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读写器硬件系统的设计,基带模块设计包括主控芯片、射频发射模



块及外围时钟、复位和外部存储器。射频模块设计中选用AS3991,外围电路设计环路滤波器,放大隔离电路中功率放大器选用SPA2118,收发隔离使用环形器HYH504A来实现。

信号灯蜂鸣

EEPROM 发射机

C8051F340

SRAM

接收机

RS232/USB

3-1硬件电路整体结构框图

3.1控制模块硬件电路设计

C8051F340SOC系列MCUCIP-51内核和外设方面有几项关键性的改进,提高了整体性能,更易于在最终应用中使用。扩展的中断系统向CIP-51提供16个中断源(标准8051只有7个中断源),允许大量的模拟和数字外设中断微控制器。一个中断驱动的系统需要较少的MCU干预,因而有更高的执行效率。在设计一个多任务实时系统时,这些增加的中断源是非常有用的。C8051F340有多达9个复位源:上电复位电路(POR)、片内VDD监视器(当电源电压低于VRST时强制复位)、USB控制器(USB总线复位或VBUS状态变化)、看门狗定时器、时钟丢失检测器、由比较器0提供的电压检测器、软件强制复位、外部复位输入引脚和FLASH/写错误保护电路复位。除了POR、复位输入引脚及FLASH操作错误这三个复位源之外,其他复位源都可以被软件禁止。在一次上电复位之后的MCU初始化期间,WDT可以被永久性使能。

高速内部振荡器在出厂时已经被校准为12MHz±1.5%。时钟恢复电路允许内部振荡器与4倍时钟乘法器配合,提供全速方式USB时钟源。内部振荡器还被用作低速方器件内集成了一个式下的USB时钟源。外部振荡器也可以与4倍时钟乘法器配合使用。

低频振荡器,可以在功耗关键的应用中使用。器件内还集成了外部振荡器驱动电路,



允许使用晶体、陶瓷谐振器、电容、RC或外部CMOS时钟源产生系统时钟。系统时钟可以被配置为使用内部振荡器、外部振荡器或时钟乘法器输出二分频。如果需要,可以在CPU运行时切换系统时钟振荡源。低频内部振荡器或外部振荡器在低功耗系统中是非常有用的,它允许MCU从一个低频率(节电)的时钟源运行,当需要时再周期性地切换到高速时钟源

3V3

S1

R2

11

3V3

P0.0

6

C11

1

Y1 20MHz

2

C81

R1

SW-PB

Res3

1K

C3

* U1

10

Cap Semi

C2

100n

REGIN

VDD

Cap

Cap

Res3

100n

1u

1K

12

5

XTAL1

VBUS

P0.1

4

13

P0.2

/RST/C2CK

3

P0.3

14

2

C2D

P0.4

1

8

P0.5

D+

48

P0.6

9

47

D-

P0.7

XTAL2

R4

30

P3.0

P1.0

46

29

45

P3.1

P1.1

28

44

P3.2

P1.2

27

43

P3.3

P1.3

26

42

P3.4

P1.4

Res3

25

41

P3.5

P1.5

XTAL

24

40

1K

P3.6

P1.6

23

39

C80

P3.7

P1.7

22

38

P4.0

P2.0

21

37

Cap Semi

Cap Semi

P4.1

P2.1

20

36

47pF

47pF

P4.2

P2.2

19

35

P4.3

P2.3

18

34

P4.4

P2.4

17

33

P4.5

P2.5

16

32

P4.6

P2.6

15

31

P4.7

GND

P2.7

7

3-2主控器C8051F440

3.2射频模块硬件电路的设计

AS3991是一款高集成度的射频芯片。在发射电路端,集成了功率放大器(PA)、锁相环(PLL)、压控振荡器(VCO)、频率合成器、调制器等模块;在接收电路端,集成了低噪声放大器(LNA)、混频器(Mixer)、中频放大器、解调器等模块。同时还集成了电源电压管理、协议控制等工作模块,从而使芯片外围电路大大简化。其处理信号的主要流程是:
主控制器将发送往标签的数据传输至AS3991,经过编码、载波调制后,由RFOPXRFONX两端差动输出至射频功率放大器PA,经PA放大后的信号通过隔离器由天线发送出去。经天线接收的信号通过隔离器后输送到AS3991的输入MIXS_IN,由AS3991



进行混频、增益、滤波和数字化后得到数字信号,再送给MCU处理。

AS3991MCU的通信接口既支持并行连接,也支持串行连接,其初始化在MCU控制下通过并行接口完成,之后根据初始化设定的工作模式选择通信方式。在支持ISO18000-6B协议的直通模式下AS3991只能输出串行的数据流信息,而解码、校验则由MCU完成。

C30

C10

C14

R9

C15

C16

C27

C11

CLKSYS

C42

IO7

IO6

3v3

R14

C21

C20

L3

C55

3V3

C4

2u2
Cap

C78

Res3

2u2

Cap Pol2

4

*

0

C12

3

VDD GND OUT

VC

1

C5

Cap

C79

100n

Cap

IO5

IO4

IO3

IO2

Cap

10n

IRO

n.a

X1

IO1

IO0

C8

C9

12pF

2

TCXO

33n

IO7

IO6

IO5

IO4

IO3

IO2

IO1

IO0

*

T3

10n

2u2

C13

4

BAL

GND

1

C68

L5

C17

5

no

UNBAL

2

4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

Cap Pol2

49

47pF

47pF

nc

6

BAL

GND

3

C6

8p2F

33n

8p2

Clksys
Clk
Vdd_io

IO7
IO6
IO5
IO4
IO3
IO2
IO1
IO0
Irp
En
Vdd_d
Osco
Osci
Vsn_rfp
Vdd_rfp
Rfopx

Balun_0900BL18B100

Component_1

50

2u2

10n

2u2

10n

2u2

10n

51

R6

R7

C74

C28

4V5

52

32

n.c.

10K

53

Cd2

Rfonx

31

12pF

U11

9

R21

1n2

C69

Cd1

Oad

R8

1K

54

Agd

Oad2

30

C23

C24

55

Vsn_a

Vsn_d

29

Cap

56
57

Ext_in

Rfoutn2

28
27

5
6

Vout1

GND

VCP2

4
3

330

C25

C26

58

Vsn_cp

Rfoutn1

26


Vout2

RFIN


2u2

10n

56K

100pF

59

Adc

ASS3991_QFN

Vsn_5

25

C75

7

*

Vout3 Vout4

Vbias VC1

2

R15

C31

R10

C32

C53

2u2

10n

C34

60

Vsn_4
Vsn_3

24

Cap

8

1

Res1

61

Vosc

U4

Vsn_2

23

100pF

Cap



6K8

62

22

6p8

C33

63

Cp

Vsn_1

21

SPA-2118

27K

Vddlf

Rfoutp_2

64

Comp_a Rfoutp_1

VDD_5LF1
Vdd_txpab
Vdd_b

Vdd_mix
Comn_A
Vsn_mix
Comp_B
Comn_B
Mix_inp
Mix_inn
Mixs_in
Exp_pad Vdd_rf

Cbv5
DAC
Vetx2 Cbib
Vext
VSS
VSS

20
19

C37

n.m

3n3

220p

2u2

10n

65

18

L9

L4

17

C36

Inductor

Inductor

10n

2u2

3n3

C72
Cap

C73
Cap2

C71
Cap

C70
Cap

2n2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

1

U6

*

39pF

10uF

1nF

82pF

C43

1

Component_1

C40

C41

4

4

3 3

C44

C45

C46

C47

C52

2

10n

10n

u2

2u2

10n

10uf

Cap

Cap2

10nF





























































































































































































































































































































































































































































































































































































































































































































































电平来启动所有的数据传送。RST输入有两种功能:首先,RST接通控制逻辑,允许地址/命令序列送入移位寄存器;其次,RST提供终止单字节或多字节数据传送的方法。当RST为高电平时,所有的数1为后备电源,VCC2为主电源。在主电源关闭的情况下,也能保持时钟的连续运行。DS1302Vcc1Vcc2两者中的较大者供电。当Vcc2大于Vcc1+0.2V时据传送被初始化,允许对DS1302进行操作。如果在传送过程中RST置为低电平,则会终止此次数据传送,I/O引脚变为高阻态。上电运行时,在Vcc>2.0V之前,RST必须保持低电平。只有在SCLK为低电平时,才能将RST置为高电平。I/O
为串行数据输入输出端(双向)SCLK为时钟输入端。

+5

BT1

Y

C12

1

*

U12

8

R40

R41

R42

25

P3.5

Res

Res1

Res1

VCC2

VCC1

10K

10K

10K

2

X1

SCLK

7

3

X2

I/O

6

24

P3.6

4

GND

RST

5

23

P3.7

Battery

DS1302

2
XTAL

Cap

Component_1

1

30pF

C13

Cap
30pF

3-4时钟电路

3.4USB 接口电路

USB接口电路主要为系统提供数据下载和上传,即与上位机进行数据交换的作用。USB收发器配置内容包括收发器使能/禁止、上拉电阻使能/禁止及器件速度选择(全速或低速)。当位SPEED=‘1’时,USB0工作在全速USB方式,片内上拉电阻(如果被使能)出现在D+引脚。当位SPEED=‘0’时,USB0工作在低速USB方式,片内上拉电阻(如果被使能)出现在D-引脚。寄存器USB0XCN的位4~0用于收发器测试。上拉电阻只在有VBUS信号时被使能。

本系统采用的USB控制器具有以下特性:



1.符合USB规范2.0
2.全速(12Mbps)或低速(1.5Mbps)
3.集成时钟恢复电路;无需外部晶体
4.支持8个端点
5.1KBUSB 缓存
6.集成收发器,无需外部电阻

* J11

1

L1

nc

12

VBUS

BUS_PWR

Inductor

2

D-

9

D-

3

D+

4

BUS_GND

8

D+

5

case1
case2
case3
case4

Shield

6
7
8
9

USB_Mini_B

R13
Res3
0R

3-5USB 接口电路

3.5外部存储电路

串行EEPROM中,较为典型的有ATMEL公司的AT24CXX系列和AT93CXX等系列产品。简称I2C总线式串行器件。串行器件不仅占用很少的资源和I/O线,而且体积大大缩小,同时具有工作电源宽、抗干扰能力强、功耗低、数据不易丢失和支持在线编程等特点。

AT24C02 是美国ATMEL公司的低功耗CMOS串行EEPROM,它是内含256×8位存储空间,具有工作电压宽(2.55.5V)、擦写次数多(大于10000次)、写入速 度快(小于10ms)等特点。AT24C02中带有片内寻址寄存器。每写入或读出一个数据字节后,该地址寄存器自动加1,以实现对下一个存储单元的操作。所有字节都以单一操作方式读取。为降低总的写入时间,
一次操作可写入多达8字节的数据。各引脚功能如下:SCL:串行时钟。在该引脚的上升沿时,系统将数据输入到每个EEPROM



器件,在下降沿时输出。 SDA:串行数据。该引脚为开漏极驱动,可双向传送数据。

A0A1A2:器件/页面寻址。为器件地址输入端。WP:硬件写保护。当该引脚为高

电平时禁止写入,当为低电平时可正常读写数据。VCC:电源。一般输入+5V电压。

VSS:接地。

+3

1

U5

VCC

8

R43

R44

28

P3.1

Res1

Res1

A0

2K

2K

2

A1

WP

7

3

A2

SCL

6

27

P3.2

4

VSS

SDA

5

26

P3.3

AT24C02

3-6外部存储电路

3.6提示电路的设计

本电路的作用是实现:当上电复位时、成功读取标签时、系统发生错误时通过不

同的提示提示音来报警。



C11

+5

D9

LS?

Bell

Diode 1N914

Cap

104pF


P0.0

6

R45

Q1

Res1

2N3904

510

3-7提示电路

3.7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有两种,上电自动复位和按键手动复位。如果是上电复位,上电瞬间,电压VCC短时间内从0V上升到3V3,这一瞬间相当于交流电,电容相当于导线,3V3的电压全部加在1K电阻上,也就是说,这时RST的电平状态为高电平。但是从上电开始,电容自己就慢慢充电,其两端电压呈曲线上升,最终达到3V3,也就是说其正端电位为3V3,负端电位为0V,其负端也就正好是RST,此时RST为低电平,单片机开始正常工作。添加按键是为了手动复位,一般那个小阻值电阻可以不加。当按键按下时,电容两端构成回路并放电,使RST端重新变为高电平,按键抬起时电容又充电使RST变回低电平。即使按下按钮的动作较快,也会使按钮保持接通达数十毫秒,所以,可以满足复位的时间要求。



3V3

S1

R2

13

/RST/C2CK

R1

SW-PB

Res3

1K

C2

C3

Cap

Cap

Res3

100n

1u

1K

3-8复位电路

3.8电源电路的设计

电源电路旨在通过AS1340_TDFN8D(电源提高转换器)和AS1326A_TDFN10(直流—直流升压转换器)等芯片满足系统多个芯片的供电要求为系统提供稳定的电源,而且很好解决了需要接入多个电源的问题。



3-10 RFID系统电源电路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

4.1系统程序结构设计

电子标签的碰撞:电子标签的碰撞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当读写器发出读标签

命令是,多个标签被激活同时响应并把每个标签的数据发送给标签,而读写器每次只

能识别一个标签,这就照成了多个标签在同一信道中的冲突,即多个标签之间的碰撞。

第二类是当标签进入读写器的范围时,多个读写器同时发出命令激活标签,标签发送

它储存的数据而被多个阅读器同时接受照成的碰撞,即多个阅读器自检的碰撞。

标签的碰撞算法一直是提升超高频RFID系统可靠性的瓶颈。而单独依靠硬件无

法解决这一问题,因此多种防碰撞算法被逐渐的提出来。

4.1.1系统软件主流程图

上电复位 选择标签

初始化

验证


等待命令

通过?

N

停止

Y

读写标签

发送请求

读写成

N

功?

防冲突

Y

4-1读写器主流程图



4.2标签防碰撞算法介绍

为了减少标签的碰撞,多个标签防碰撞协议已经被提出来。这些协议主要分为三

类:基于ALOHA的、基于树的和基于计数器的协议。本文主要研究基于ALOHA的算法。

4-2防碰发生的原理示意图

4.2.1基于ALOHA的协议

基于ALOHA的标签协议是根据运行于概率方式下的一种后退机制。基于ALOHA

协议试图错开识别区域内标签的响应时间。基于ALOHA的协议比较简单,且性能比较

正常。但是它们会出现标签饥饿问题,因此由于标签的响应会互相碰撞导致它可能永

远无法识别。ALOHA协议根据不同的标准液可以分为其他几类。

1.ALOHA协议

ALOHA协议是最简单的基于ALOHA的标签防碰撞协议。当阅读器请求标签回应它

ID号时,在识别区内的每个标签会自己选择一个随机的回退时间,在这个回退时

间之后,把标签的ID号发送给阅读器。如果在标签ID号的发送期间没有碰撞发生,

ID将会被阅读器成功的识别,被识别ID号的标签将停止对阅读器的响应。否则,

标签会重复的选择一个随机的后退时间,发送它的ID号,知道ID号被阅读器识别为

止。

2.时隙ALOHA协议

在时隙ALOHA协议中,随机的回退时间必须是多个预先设置的时间间隙。而时隙

时间经常被设置成为一个时间周期,这个时间必须足够的长,可以使标签发送完它的ID

号,并使阅读器识别到这个ID号。阅读器需要为识别区内的所有标签同步时隙时

间。如果在一个时隙时间。如果在一个时隙时间内,只有一个标签传输它的ID号,



那么阅读器可以正确的识别,被识别的ID号的标签将停止对阅读器的响应。否则,标签会重复的选择一个随机的后退时间,发送它的ID号,直到ID号被阅读器识别为止。

4-3时隙算法示意图
3.帧时隙ALOHA协议
帧时隙ALOHA协议中,整个识别过程被非为一系列的帧,每个帧具有多个时隙具有多个时隙。在接收阅读器的请求命令时,每个标签只在某个帧期间随机选择的一个时隙内响应。如果在时隙中只有一个标签响应,阅读器可以成功的识别标签。没有成功被识别的标签会在下一个帧中再次选择一个时隙来发送它的ID号。当没有标签响应时,即表示所有标签已经被成功的识别。帧的循环会持续进行,直到标签都被成功的识别。



阅读器计算N,发送开

始命令

阅读器选择最小的无冲突时隙

的标签经行通信

标签争用开始命令并

选择发送时序A

N

一个标签读完?

标签发送信息

Y

Y A=0

有冲突?

N

N

标签读完?

N

无冲突标签读

Y

完?

Y

结束

4-4帧时隙算法流程图

4.固定帧时隙ALOHA协议(FSAFramed Slotted ALOHA)

为了避免帧时隙ALOHA算法的缺点,提出了将N个时隙打包成一帧的思想,这就

是固定帧时隙ALOHA算法(FSA)。在FSA算法中,每个电子标签在一帧的N个时隙内

只能发送一次信息,如果发生碰撞,电子标签将在下一帧中随机选择一个时隙发送数

据。每一帧内的时隙数N是预先设定,固定不变的。FSA算法有效的控制了时隙数目,

不会出现电子标签随机延时过长的问题。每帧的时隙数目由读写器设定,电子标签为

了配合这种算法,必须带有随机数产生电路,在读写器规定的范围内产生随机数,在

相应的时隙内发送信息。在电子标签数目小于等于一帧内的时隙数目时,FSA有较好

的识别效果,当电子标签数等于帧内时隙数时,一帧内的识别率和信道利用率达到最

高值。当电子标签数目远小于一帧内的时隙数目时,大量的时隙没有得到利用,信道

的利用率低;当电子标签数目大于一帧内的时隙数目时,信道的利用率也降低。



4-4帧时隙算法示意图
5.动态帧时隙ALOHA协议(DFSADynamic Framed SlottedALOHA)
为了提升信道利用率,最好是帧内的时隙数等于将要识别的电子标签数目,在上一帧识别完毕后,改变下一帧内的时隙数,使其等于未识别的电子标签数,将会得到较好的信道利用率,这种改变下一帧内时隙数的方法称为动态帧时隙ALOHA算法(DFSA)。图35表示了DFSA算法的工作示意图。在实际情况中,电子标签数目是未知的,如何根据上一帧内的电子标签的识别情况来估算未识别的电子标签数目,是DFSA算法的重点和难点。EPC组织的ClasslGen2 标准中就是采用的DFSA算法,大体的识别过程是电子标签内部有一个随机数生成器,可以生成一个规定位数的随机数,在接收到读写器相应命令时将这个随机数递减,当有一个标签的随机数为0时读写器将再发送命令要求其回复其EPC码段,其他标签继续递减,不断重复这个过程,直到读取所有标签。



4-5动态帧时隙算法示意图



第五章系统防碰撞算法仿真实现

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工作频率为910MHz—960MHz,由于考虑到EMC(电磁兼容)的问题,无法自己印制电路板,也就无法实现整个RFID系统的仿真。本论文重点研究了在Matlab2012 环境下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动态帧时隙算法的仿真。目前,在基于Aloha的算法中,动态帧时隙算法动态帧时隙算法(Dvnamic Framd Slotted Aloha,DFSA)由于操作简单和性能良好而成为目前最常用的算法之一。通常,当标签数但实际应用中帧长并不能无限增量增多时,增大帧长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系统性能。

,因此,DFSA算法也存在所需时隙数增长过快的问题。在已有的DFSA算法中,分组问题大都是基于概率的分组思想,在对标签进行分组的方法上不够明确。

5.1动态帧时隙算法工作过程

动态帧时隙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根据上一帧标签的碰撞和空闲的情况,用概率的分组思想来调整下一帧中的时隙数来加快对标签的识别。在有大量标签出现在阅读器范围的时候,首先估算总的标签数,再结合标签的EPC对标签进行分组,将分组码作为激活码每次激活一组标签而屏蔽其它标签,从而在每个识别周期内有效地限制了响应的标签数,再用FSA算法对激活的标签进行识别标签。

5.1.1标签估算方法如下

首先假设帧长和读写器范围内的标签数为Nn, 假设分别存在ESC个时隙(ESC= N) ,其中,E表示这E个时隙都空闲没有标签发送数据,S 表示在这S个时隙中分别只有一个标签成功发送数据,C 表示在这C个时隙中,每个时隙中都发生了碰撞,没有成功发送数据"可得如下公式:

E

N



(1

1

)

n

N

(1

1

) .........(1) n





1

N



N

S

1

(1

1

)

n

1


(1

1

)

n

1

........(2)



N



N





C

N

E

S

............(3)

分别定义只为在一帧中时隙空闲的概率为成功发送标签的概率 为发生碰撞的概率。由上述公式可得:



p

(1

1

) ..........(4) n








e




N








P

n

(1

1

)

n

1

.........(5)

s


N

N


(1

1

)

n

1

.........(6)

P

C

1 (1

1

)

n

n

c


N

N




N



N





由于帧长一般为24816256, 我们在设定初始帧长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定一个较合理的初始值,使其尽量接近标签数n。在帧长N被设定之后,可以通过阅读器向范围之内的标签发送相关指令,根据反馈的相关数据初步得到ES的值,再由公式(3)求出C, 从而得出月,再由公式(6)估算出标签数n

当帧长N与标签数n基本相等时,系统的吞吐率最大,识别效率最高。因此,在确定分组数时,我们将估算出的标签数n与设定的初始帧长N做比较,如果n> N lJ相应的增大帧长N,n> NMAX ,则开始对标签进行分组。在对标签分组时,与标签的EPC结合起来确定标签的分组数。

5.1.2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仿真过程

第一步,标签数估计:根据帧中成功发送的时隙数S和空闲时隙数E, 由公式(3)计算出碰撞时隙数C,从而得出时隙的碰撞概率只,由公式(6)构造函TagN(输入参数为当前帧长N和碰撞概率凡,输出为估计所得的标签数n)

第二步,构造函数slotALOHA, (输入为标签数n、最大帧长、标签与读卡器交换数据时间TO, 输出为吞吐量G)

第三步,构造帧长函数FrameLength , (参数值为标签数n和当前帧长N)。将n与当前帧长N做比较,如果N小于n则调整帧长,并返回第一步继续进行估。直到帧长N与标签数匹配,则调用函数SlotALOHA。如果当前帧长已调整至系统最大帧长,则执行分组函数Group对标签进行分组。

第四步,构造分组函数Group(参数值为标签数n和最大帧长 )

第五步,每组分别调用执行SlotALOHA函数。



5.1.3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仿真流程图

设定初始值N

估算标签数n

增大帧长N

n>N?

Y

Y

N

N=MAX?

N

采用帧时隙算法对

标签进行识别

理想标签数n与帧
N设定分组数与
分组码

阅读器根据分组码
对标签进行分组激

对分组之后的标签
用帧时隙算法进行
识别

识别完成

5-1动态帧时隙算法的流程图

5.2吞吐量和吞吐率

吞吐率原指一个业务系统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产量(或服务量)。在计算机或数

据通信系统,指的是单位时间内通过某通信信道(acommunication channel)或某

个节点成功交付数据的平均速率,通常以每秒比特数(bpsbitsper second )为

单位。

吞吐率是一种关于计算机或数据通信系统(如网桥、路由器、网关或广域网连接



)数据传输率的测度。吞吐率通常是对一个系统和它的部件处理传输数据请求能力

的总体评价。例如,一个服务器的吞吐率依赖于它的处理器类型、网络接口卡的类型、

数据传输总线的大小、磁盘速度、内存缓冲器的体积,以及软件对这些部件进行管理

的有效程度。在通信系统中,这个测度通常基于每秒能处理的数据位数或分组的数目,

它依赖于网络的带宽和交换部件(如路由器或集线器)的速度。网络上两个端点设备间

的吞吐率依赖于计算机、网络接口卡和连接它们的网络。

吞吐率作为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最主要应用在并行处理上,属于系统结构中最

重要的一个变量,它的定义是:单位时间的吞吐量。所以它的详细定义参见吞吐量。

吞吐率在性能测试中指单位时间内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量。是衡量网络性能的主

要指标。

5.3动态帧时隙算法的仿真结果

Matlab2012环境下,根据以上动态帧时隙的算法进行仿真得到如图5-2结果:

系统初始化设定为:

5-2动态帧时隙算法仿真结果



标签数:50
初始帧:1
测试次数:2
得到结果为:
识别标签:50
总操作数:215
吞吐率:0.23256



结论

本课题在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UHF频段的读写器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对其理论、研究现状、关键技术等都作了较全面的了解,主要针对读写器基带模块、射频模块和软件系统所使用的标准进行了说明,完成了防碰撞算法的仿真和测试,结果表明防碰撞算法标达到了设计要求。本章对全文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并对后期的研究进行展望。

本课题主要围绕着RFID读写器基带与射频模块的设计与实现展开研究。课题从开题到撰写本文共经历了前期方案论证、现有技术分析、方案可行性论证、主要芯片选型、硬件电路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功能指标测试、论文写作等几个阶段。本文完成的工作主要包括:(1)针对读写器系统设计的性能指标,对读写器进行了总体方案首先根据现今读写器主要设计方案对接收机结构进行对比,选择了零中频结的设计。

构;其次,对读写器主控制器进行选型;研究了主流射频收发模块的性能特点,基于读写器对射频收发模块的要求,经比较、分析选择了AS3992芯片;最后对读写器天线结构进行分析,确定了单天线结构。(2)对超高频读写器的硬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读写器基带模块的硬件电路主要包括主控制器、时钟电路、复位电路、外部存储器电路和电源管理电路等。读写器射频模块包括射频收发芯片、功率放大器电路等。 对系统软件进行了模块化划分,设计了主程(3)重点研究了读写器系统的软件方面。

序,并根据射频收发芯片AS3992ISO/IEC18000-6B协议和ISO/IEC18000-6C协议的不同支持程度,分别进行了协议处理的程序。(4)对读写器系统的动态帧时隙防碰撞算法进行了Matlab仿真。

后期展望
超高频RFID是当今RFID技术的研究热点,虽然本课题对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达到课题设计的各项指标。但是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目前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可以改进和发展的地方还有很多。在本文的基础上展望后续工作,渴望在后期工作中能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
1)没有对整个RFID系统进行全面的仿真实现。(2RFID技术的广泛应用离不开与网络的融合,因此要进一步扩展无线通信功能。



附录

4

3V3

*

A

TCXO

B

C

R11 Res3

100
R12

Res3

D

4

4V5

1

Revision

习习习

C68

8p2F

C69
Cap

330

R15

Res1
6K8

L4
Inductor
2n2

VC

Cap Pol2

C67
8p2

1n2

OUT

Sheet of
Drawn By:

R21

4
3

2
1

C70
Cap
82pF

3

1

2

3

Balun_0900BL18B100

U11

VCP2
RFIN

Vbias
VC1

*
SPA-2118

C71
Cap
1nF

C55

2u2

100

GND

UNBAL

GND

3

R14

C12

T3

BAL

BAL

Vout1
Vout2

Vout3
Vout4

C73
Cap2
10uF

3

4

2

Coupler_RCP890A05

习习习RFID习习习习习习

Number

2014/6/10
E:\习习\..\习习习习.SchDoc

3

no

*

4

5

6

C28

Cap Semi
12pF

5
6

7
8

C72
Cap
39pF

Cap Semi
12pF

OUT

ISO

C13
Cap Semi
nc

L9
Inductor
3n3

CPL

T2

IN

*

1
5

3

L3
33n

C75
Cap
6p8

*

LFCN-1000D+

Title

Size

A4

Date:
File:

L5

33n

Cap Semi
C21

47pF

C74

Cap
100pF

U6

3

C51

Cap
220pF

E1

Antenna

4

Cap Semi

C20

47pF

C37
2u2

4

C9
2u2

C41
10uf

Balun_0900BL18B100

1

2

3

R7
10K

C36
10n

C40
10n

R6
n.c.

GND

UNBAL

GND

*
Component_1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C49
2u2

2

Res3
0

C79
Cap
n.a

C8
10n

+5

C47
2u2

C48
10n

T4

BAL

BAL

2

no

*

Rfonx
Oad
Oad2
Vsn_d
Rfoutn2
Rfoutn1
Vsn_5
Vsn_4
Vsn_3
Vsn_2
Vsn_1
Rfoutp_2
Rfoutp_1
Vdd_b
Vdd_rf
Vetx2

+5

4

5

6

C78

Cap
100n

C76

220pF

C77

220pF

C46
2u2

ASS3991_QFN

U4

3v3

10n

C4

2u2
Cap

C45
10n

C5

Cap

Clksys
Clk
Vdd_io
Cd2
Cd1
Agd
Vsn_a
Ext_in
Vsn_cp
Adc
Vdd_a
Vco
Vosc
Cp
Vddlf
Comp_a

Exp_pad

C44
10n

C43

10n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C42

10nF

C50

100n

C17

10n

1

1

C11

2u2

C34
10n

C27
10n

C53
Cap2
100uF

C16

10n

1K

C26
2u2

C33
2u2

C15

2u2

R8

C25
100pF

R9

56K

C32
220p

C52
Cap
100n

A

C

D

C14

10n

C24
10n

R10

27K

C10

2u2

C23
2u2

C31

3n3

C30

n.m

B




4

+3

A

Bell

B

C

0

7

6

5

D

4

Revision

习习习

LS?

Sheet of
Drawn By:

3

+5

D9
Diode 1N914

Q1
2N3904

Res3
R31

习习习RFID习习习习习习

Number

2014/6/10
E:\习习\..\习习1.SchDoc

3

3V3

D1
LED1

Res3
R32
0

C11
Cap
104pF

Res3
R33
0

Res1

510

IRO

CLKSYS

Res3
R34
0

S2

SW-PB

R5

820R

Res3
R35
0

Title

Size

A4

Date:
File:

R45

IO0
IO1
IO2
IO3
IO4
IO5
IO6
IO7

C1

100nf

*

6
5
4
3
2
1
48
47

3V3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8
37
36
35
34
33
32
31

R42
Res1
10K

P0.0
P0.1
P0.2
P0.3
P0.4
P0.5
P0.6
P0.7

P1.0
P1.1
P1.2
P1.3
P1.4
P1.5
P1.6
P1.7

P2.0
P2.1
P2.2
P2.3
P2.4
P2.5
P2.6
P2.7

CF8051f340

U1

REGIN
VBUS

/RST/C2CK
C2D

D+
D-

P3.0
P3.1
P3.2
P3.3
P3.4
P3.5
P3.6
P3.7

P4.0
P4.1
P4.2
P4.3
P4.4
P4.5
P4.6
P4.7

11
12

13
14

8
9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2

2

R44
Res1
2K

D4

D5

6

5

R43
Res1
2K

16

16

+5

R41
Res1
10K

8

7

R40
Res
10K

R23A

1K

R24A

1K

VCC

WP

SCL

SDA

AT24C02

1

1

U5

A0

A1

A2

VSS

nc

8

L1

Inductor

1

2

3

4

1

S1

SW-PB

R2
Res3
1K

3V3

3V3

VCC1

SCLK

I/O

RST GND

DS1302
Component_1

Cap
30pF

C13

Cap
30pF

1

U12

VCC2

X2

X1

R4
Res3

1K

*

1

2

3

4

C12

C3
Cap
1u

R13
Res3
0R

XTAL

Y1 12MHz

3V3

R1
Res3
1K

C2
Cap
100n

1
2
3
4
5

BT1
Battery

BUS_PWR
D-
D+
BUS_GND
Shield

USB_Mini_B

A

B

J11

D

*

C






参考文献

[1](挪)YanZhang、(加)LaurenceT.Yang 编著;(中)JimingChen、谢志军等译.RFID与传感器网络:构架、协议、安全与集成.机械工业出版社。

[2]黄玉兰.物联网射频识别(RFID)技术与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

[3]贝毅君、干红华、程学林、赵斌.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人民邮电出版社.[4] 章伟、甘泉.UHFRFID 标签天线设计、仿真及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

[5] 卲海珍.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研究与设计.(南开大学)硕士论文.2008.

[6]周飞.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7]唐焯宜.基于AS3991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设计.(中山大学)硕士论文.2010.[8]李占川.基于AS3992的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与应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论文.2011

[9]王海峰、王敬超、张春、王志华.中文核心期刊《微计算机信息》(嵌入式与SOC.2008年第24卷第3-2期:233-235
作者姓名.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码



谢辞

本论文的选题,设计都是在高和亮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近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生活中,高老师一直都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支持,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她总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帮我解决,让我越过各个障碍,当我获得进步的时候,她会给予高老师严谨的治学我鼓励,让我继续向前,当我认识错误的时候,她会耐心帮我纠正。

态度、渊博的学识、谦和的为人,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高老师对我的鼓励和帮助,将使我终生受益。

最后,我要感谢母校,感谢母校的老师传授给我知识。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度过的四年大学生活将使我终生难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