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37条规定了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该罪侵犯了武器装备的管理秩序,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编配用途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将受到刑事处罚。故意犯罪者应承担刑事责任。根据刑法规定,违法行为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特别严重情况下可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件是: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武器装备的管理秩序;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因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3、主体要件,主体为具有军籍的学员以及执行军事任务的人员;
4、主观要件,主观方面为故意。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七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三十七条
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十四条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拓展延伸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素及刑法上的处罚措施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素及刑法上的处罚措施是指在刑法体系中,对于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行为的法律规定和相应的法律后果。根据我国刑法,该罪构成要素包括:一是必须是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即未经批准或授权私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用途;二是具有明显的危害性,即该行为可能对社会安全、公共秩序或他人生命财产造成严重威胁;三是有故意或过失的主观心态。而对于该罪的处罚措施,根据刑法规定,一般可处以拘役、有期徒刑或者罚金等刑罚,并根据具体情况酌情确定刑期和刑种。需要注意的是,法律对该罪的处罚并非一概而论,而是根据犯罪的具体情节和后果来进行综合评判。
结语
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武器装备管理秩序的客体、违反管理规定造成严重后果的客观行为、具有军籍或执行军事任务的主体以及故意的主观态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37条,对于该罪的处罚是根据行为后果的严重程度而定,可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若造成特别严重后果则可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编配用途罪的构成要素和刑法上的处罚措施是为了规范该行为并维护社会安全和公共秩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七章 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三百七十七条 战时故意向武装部队提供虚假敌情,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三十七条 违反武器装备管理规定,擅自改变武器装备的编配用途,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十章 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四百三十九条 非法出卖、转让军队武器装备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出卖、转让大量武器装备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