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词:
每个人生命都有自己的一轮明月,每个轮回都有自己的阴晴圆缺。
说起中国诗歌中的意象,如果让我们只选取一个最典型的,我们一定会想起头顶上的那一轮明月。
李太白问:“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他在唐朝停下的这只酒杯,被苏东坡在宋朝遥遥接起,“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停一接之间,何止两次追问。
我们的古人,对头顶的那轮明月,有着无穷的追问,寄托无限的情怀。
在初一,古人称为“朔”的日子里,我们几乎看不见月亮;初二以后,细细的一点点的月痕露出它的内芽,然后逐渐丰满圆润;直到十五,古人称为“望”的时候,它如同冰轮,如同瑶台的镜子,变得那么丰满,那么圆润。
正是因为这样的满而损、损而满,盼望了很久之后,最圆满的日子——十五的月圆,就成了中国人心灵的的寄托。尤其是中国,一年中最美、最大的月亮高悬夜空,总是引得人们思绪飞扬,感慨万千。
今天华英讲坛应景之课,我们就邀请到了中国演讲与口才协会秘书长、濮阳演讲朗诵学会会长、濮阳市创建中华诗词之市专家组组长许清林先生来为大家《中秋说月》!
结束语: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只有在这一个时刻,只有在深夜的这个时分,明月如此皎洁,美得触目惊心,让你不忍错过,而又可以安然欣赏。这一种美,如同彩云易散、琉璃易碎,唯其短暂,在它到来的那一刻,才格外鲜艳,格外滋润人的灵魂。
明月这个意象高悬在诗坛上空,中国人从古至今保持着对它温柔的狂热,因为它对我们每个人都很公平,入心入怀,成为我们生命中恒久相伴的诗意。
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也许人的年岁越长越需要这样一种温暖,需要我们生命年华中的浪漫,让我们从现实的纠葛中拥有一种挣脱地心引力的力量。
很多人会疑惑时光走到了今天,诗对我们究竟是一种必需品还是一种奢侈品?今天的讲座让我们意识到,中秋是这么地富有诗意,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这么多美好的诗句,我们的生活原来蕴藏了这么多的诗意!也就是说,我们离不开诗,我们非常需要诗!我们相信诗意是中国人生命中的必需品,我们完全可以过得诗意盎然!
感谢今天的主讲人,让我们过上一个诗意的中秋,也愿所有的人,花好,月圆,人更圆;共度今宵不眠夜,同庆诗意中秋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