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相同朝代诗歌

2022-12-07 来源:赴品旅游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相同朝代诗词: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厫》《送客至灵谷》《叹屩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相同朝代的诗词:《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厫》、《送客至灵谷》、《叹屩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作者:苏轼。年代:宋代。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详细介绍:

一、《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全文 点此查看《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详细内容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二、译文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夜里在东坡饮酒,醉而复醒,醒了又饮。回来的时候仿佛已经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声如雷鸣。反复敲门里面全不回应,只好独自倚着藜杖倾听江水奔流的吼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长恨身在宦途,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时候能忘却为功名利禄而奔竞钻营!趁着这夜深、风静、江波坦平,驾起小船从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三、注解

东坡:在湖北黄冈县东。苏轼谪贬黄州时,友人马正卿助其垦辟的游息之所,筑雪堂五间。

归来:回来。

倚:倚着,靠着。

杖:藜杖。

听江声:苏轼寓居临皋,在湖北黄 县南长江边,故能听长江涛声。

何时:什么时候。

营营:周旋、忙碌,内心躁急之状,形容为利禄竟逐钻营。

夜阑:夜尽。

縠纹:比喻水波细纹。縠,绉纱。

四、《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苏轼其他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浣溪沙》

五、背景

这首词作于苏轼黄州之贬的第三年,即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九月。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谪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但他没有被痛苦压倒,有时布衣芒屩,出入于阡陌之上,他要从大自然中寻求美的享受,领略人生的哲理,这就是此词的创作背景。

六、赏析

这首词风格清旷而飘逸,写作者深秋之夜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表现了词人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生活态度和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展现了作者旷达而又伤感的心境。 上片创造了一个极其安恬的静美世界。因为夜阑更深,万籁俱寂,所以伫立门外,能听到门里家童的鼾声,也正因为四周的极其静谧,所以词人在敲门不应的时候,能够悠悠然“倚仗听江声”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是常用的诗家手法。从写家童“鼻息如雷”到进而写谛听江声,就把夜之深、夜之静完全衬托出来了,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首句“夜饮东坡醒复醉”一开始就点明了夜饮的地点和醉酒的程度。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临皋寓所时,自然很晚了。“归来仿佛三更”,“仿佛” 二字,传神地画出了词人醉眼朦胧的情态。这开头两句,先一个“醒复醉”,再一个“仿佛”,就把他纵饮的豪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了。“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一个风神潇洒的人物形象,一位襟怀旷达、遗世独立的“幽人”跃然纸上,呼之欲出。其间浸润的,是一种达观的人生态度,一种超旷的精神世界,一种独特的个性和真情。“倚杖听江声”,这个富有启发性的句子很自然地引出下片的内容。 下片词人便慨然长叹道:“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奇峰突起的深沉喟叹,既直抒胸臆又充满哲理意味,是全词枢纽。“何时忘却营营”一个人的形体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与,此身非人所自有。为人当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因世事而思虑百端,随其周旋忙碌。“夜阑风静彀纹平”表面上看来只是一般写景的句子,其实不是纯粹写景,而是词人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相契合的产物。它引发出作者心灵痛苦的解脱和心灵矛盾的超越,象征着词人追求的宁静安谧的理想境界,接以“小舟”两句,自是顺理成章。“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余韵深长的歇拍,表达出词人潇洒如仙的旷达襟怀,是他不满世俗、向往自由的心声。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独特风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因此,作为文学作品写出真情性是最难能可贵的。

相同朝代的诗歌

《曹将军》《下瞿塘》《滕王阁》《儿馁嗔郎罢妻寒怨藁砧唐眉山诗也戏为笺之》《题艾溪》《废贡院为米廪过之值盘厫》《送客至灵谷》《叹屩词》《题陈朝玉爱竹轩》《酬春湖史履庸惠四皓图》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的详细信息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