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春参加国培计划农村骨干教师短期培训。时间长约半个月,共计80学时。在这次培训中有十余位专家和优秀教师为我们进行了精彩的讲座,我们还到东北师大附中明珠学校现场观摩。我们还进行了几次经验交流,完成经回到了了六份学习作业。整个行程安排的非常紧凑,令人感到极为充实。现在培训已经结束,我已自己的城市接着进行我自己的教学任务,但本次国培带给我的那份震撼与沉重却会长时间地回荡在我的心间。
本次培训中最接地气的专家就是李元昌教授,他在榆树市秀水中学从教,多年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说:那些学习不好的学生尤其要关注,要关注他们走出学校后的发展。他说:我们的教育要为农村的建设和发展服务。他是陶行知先生的门徒,在自己的土地上践行陶行知的思想与理论。初次见到李元昌教授,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穿的比较整齐的老农民形象,很朴实。一时间不会把他和教育专家这个名词联系到一起。他的话语就像其人一样极为朴实。但那话语就像绵绵细雨,悄无声息地滋润我的心田。
本次培训中最具亲和力的专家应是苏立康教授。73岁了仍然精神矍铄,活跃在讲台上。从外表来看,她老人家就像个邻家老奶奶。她微笑着告诉我们教师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要刻苦的钻研学科知识和学科教学。“多看点哲学书籍,学习一下结构论、方法论。这样在教学中遇到一些难题就会迎刃而解。”我想着人家多年来的经验之谈。
最激进的当属张玉新教授。他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是心直口快,他坦然:“我这人实在比较顺利,三十三岁进了高级,现在是特级教师,评了教授。这全是托了教语文的福。”他对先进语文教育很是不满。“教了两轮高中,我快吐了。我和领导说,去教初中吧。”“在高中,我觉得学生语文学不好,全市初中老师的错;在初中,我又觉得是小学的错。”“我算品出来了,为啥初中学生不爱写作文啊?全是小学闹的。你说小学一二年级写啥作文啊?写出来也是大人语言的复述。”
最儒雅的当属宋胜杰教授。他身材高大,但讲话却是特别的温柔。他是心特别细的人。他不喜欢坐在讲台上照稿念,而是捧着麦克风站在学员面前。他的讲座看似信马由缰,但细品起来却是脉络分明。他先讲了中考作文出题的情况。又讲了语文综合性学习应注意的地方。语言幽默通俗。他的导入方式是从几串葡萄开始:“这葡萄不错,挺甜的。我昨天买的时候想:这几串葡萄,加起来有一百多粒,应该是每人都能分到一粒。而事实上却不是这样。有的人吃得多,那有的人就吃不着。那我们就应该想,我们的学生是不是每堂课都学到知识了呢?”
……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当我听了几位专家的讲座,真是受益匪浅,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我觉得我应该在一下几方面做好:
首先是要从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观。这十分重要。几位专家都说,我们要关注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不是仅仅关心学生的分数。李元昌教授就说:“带上考试嚼子的千里马,也是只能当驴用。”任玲老师也说:“当我们的课堂被分数绑架,一切快乐都被剥夺了。”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在“分数”与“快乐”之间徘徊,犹豫不决,分数没见提高,快乐也丝毫没体会到。我想我应该努力追寻教育真正的真谛,我应该尊重教育,尊重教育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而这一切都要建立在正确的教育观的指引下方可实现。
其次是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活到老,学到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几位专家都提到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他们在不同侧面告诉我们如何进行。但最重要一条是坚持读书。李元昌教授就向我们推荐读点哲学类的书籍,推荐我们读陶行知的著作。省教育学院的王鹏伟教授更是专门为我们推荐了不同类型的书籍,并且一一向我们讲授那些书有哪些可读之处。非常细心。我自觉我读的书并不少,现在来看,还是不够,而且太偏了,不够全面。
我想,我应该不断地反思自己。 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能力不仅是在学习中来,更应该在反思中提高,我们应该有灵活的头脑,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形成自己的教学套路,形成自己的风格。我们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还应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增加、更新自己的知识,在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矛盾,这样才能将教材中有限的知识拓展到无限的生活当中去,就像李元昌老师那样。
我应该不断调整自己,去适应不断变化的角色。与时俱进是当前形式所要求。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它还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习和做人的品性。要使学生的学习从以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这种巨大变化,在孩子们身上凸显出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把价值引导和孩子的自由发展结合起来,体现了价值引导,同时又注重学生快乐的学习,不强迫学生去被动的接受,而是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不但主动快乐的学习了知识,努力创造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的应答的环境,学生在交往中,在生活中交流和表达,不仅语言得到发展,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去学,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宰学习的主人,学习活动参与者、探索者与研究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新时期“发现型、发明型、创造型、创新型”的学生。
我理想中的教育应该是轻松愉快的。东北师大成教院院长于伟教授现在就成为我的偶像。他在讲《什么是教育》中,真是举重若轻,谈笑间就把教育的真谛阐释的淋漓极致。我忽然想起《论语》中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所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哈,如果我教的学生也能这样,那该多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