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价值

2024-02-19 来源:赴品旅游

摘要:导图是一种体现发散性思维的教学辅助工具,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在绘本能帮助幼儿提升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增强记忆力与表达能力、培养发散思维与想象能力。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幼儿“学导图”“读绘本”“选导图”“绘导图”“创导图”“讲导图”等方式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提升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园;绘本阅读

引言

。绘本被当作最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籍,其图画色彩鲜明、创意十足,充满趣味性。不仅如此,绘本还可以运用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钟雪娟(2020)指出,幼儿阶段的孩子喜欢涂鸦和绘画,能用图画作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做、所见表达出来[1]。思维导图是由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一种体现发散思维的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形象生动的线条与图画,将绘本内容转换成简单明了的逻辑导图,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

一、思维导图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

(一)思维导图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

思维导图最大的特点是可以将绘本故事可视化,通过可视化的图文帮助幼儿理解绘本的内容,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及阅读兴趣。朱晓贇(2017)通过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幼儿园中班绘本教学中发现,幼儿对于故事阅读的完整性有了明显的提高[2]。欧阳春玲(2019)指出,通过对绘本主要内容的分析、归纳以及推理,能够用一幅逻辑清晰的思维导图呈现出绘本的故事情节、线索和结构,能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兴趣[3]。幼儿喜欢涂鸦与绘画是他们的天性,教师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幼儿园的阅读活动中,通过“边讲边画”“先讲后画”“先画后讲”等方式,将绘本内容以符号或者图画等看得见的形式记录下来,促进幼儿精细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思维导图能帮助幼儿提高绘本记忆力与表达能力

。另外,当思维导图绘制完成之后,幼儿可以根据思维导图完整、清晰、有条理地讲述画面内容,对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十分有帮助[4]。杨佳、周义斌(2017)经过半年的实践研究也发现,思维导图对大班幼儿的表达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因为幼儿在思维导图创作与讲述的过程中,创设了一个宽松、自由的交流环境,充分做到了“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激发了他们倾听和表达的热情[5]。因此,只要在绘本教学中恰当运用思维导图,那么对提升幼儿的绘本记忆能力和表达能力都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三)思维导图能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与想象能力

东尼•博赞提出思维导图是用图表来表现发散性思维的。本质上,思维导图是在重复和模仿发散性思维,反过来又放大了大脑的本能,让大脑更加强大有力。幼儿园中大班的孩子正处在形象思维逐渐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思维导图独特的图像记忆将知识可视化,符合大脑的本能和幼儿的思维特点。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有利于幼儿理解故事、猜测故事发展、续编故事,进而激发幼儿潜在发散思维。在思维导图创作过程中,幼儿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来构思出一幅独特的思维导图,给想象力插上一双自由翱翔的翅膀。在《爷爷一定有办法》的绘本阅读活动中,赖容莎(2014)认为,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幼儿清晰地了解到随着约瑟的长大,爷爷把一个毯子改成了一件衣服、再从衣服变成了背心、领带、纽扣,明白了爷爷永远有办法帮约瑟解决难题,那是因为爷爷对约瑟无限的疼爱。思维导图不仅为幼儿理解故事提供了清晰的线索,也为幼儿创造性地复述故事留有空间,幼儿在思维导图帮助下重构故事,整体思路清晰、重点突出,为发散性思维提供了巨大的空间[6]。

二、思维导图在幼儿园大班绘本阅读活动中的应用

(一)“学导图”———认识了解一些简单的思维导图

日常使用的思维导图一共有八种,每种类型的思维导图由于形状和形式不尽相同,因此作用也各有不同。众多研究者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与经验积累,总结出最适合幼儿阶段绘本阅读活动的是气泡图、流程图、双气泡图以及树形图。其中气泡图和流程图较为基础,中班幼儿能够熟练掌握,双气泡图以及树形图由于其结构较为复杂,基本要大班的幼儿才能够掌握并运用。因此,在幼儿园绘本阅读活动中有效运用思维导图,需要教师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前引导幼儿理解掌握这四种思维导图最基本的结构以及它们的用途。气泡图是完整认识某一事物的基础型思维导图,也是幼儿绘本教学中最常用的思维导图。气泡图中间一个大圆圈,周围围着一圈小圆圈,大圆圈是主题,周围的小圆圈是关于这个主题的一切,最后再用线条将周围的小圆圈和中间的主题气泡大圆圈连接起来。必要时可在线条处加上解释说明的符号或者文字,一幅完整的气泡图就完成了。流程图是用来记录一件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或者做一件事情的步骤,一步一步不“加塞”,也不“落后”。流程图是一种直线性思维的过程,幼儿在使用流程图的过程中可以体会事物的发展,获得秩序性。流程图由很多的方框和箭头构成,将要做的事情画在第一个方框里,紧接着画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方框,然后在第二个方框内画上要进行的步骤,以此类推,直到流程完毕。双气泡图是针对两种相似或者相近的概念、事物进行对比的一种思维导图。学习双气泡图能帮助幼儿认识和区分两个相似或者相近的事物,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双气泡图与气泡图类似,但是主题有两个,因此需要画两个主题圆圈,两个主题中也要画上几个圆圈,写上两个事物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主题气泡外边再画上气泡,分别是这两个事物独有的特征。由于其涉及两个事物的对比,思维层次要求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大班幼儿在教师的协助下完成。在思维导图中,树形图是专门负责分类的。学习树形图对幼儿归纳和分类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树形图就像一棵大树,主题是树干,类别是分支,每一类里面的小项就是树叶。大树虽然很大,但是每片叶子都有它们自己的位置。在树形图的绘制过程中,应先确定要分类的事物,然后找出相关事物的类别,最后将每个类别的事物放入图中,在这个过程中,线条的运用需要幼儿有较高水平的思维,因此树形图与双气泡图一样,比较适合于大班幼儿。这几种思维导图可以用“歪歪兔”思维导图系列绘本进行学习,该绘本用一连串的故事,教会幼儿认识不同类型思维导图的基本结构及用途。由于该绘本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加强引导,科学教学,帮助幼儿理解这四种思维导图的含义及用法。让幼儿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更要学会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各种形式的绘本之中。

(二)“读绘本”———提取绘本的关键信息

在幼儿已经有思维导图相关的知识经验时,利用思维导图开展绘本阅读活动的第一步就是要提取出绘本的关键信息,这也是完成思维导图制作的第一步。以日本作家阿部弘士的《黑白动物大集合》为例,该绘本用简单的黑白色,将生存艰辛的黑白色动物以诙谐幽默的方式呈现出它们的生存状态。这是一本科普绘本,其目的是让幼儿了解地球上黑色的动物有哪些、白色的动物有哪些、黑白色相间的动物有哪些以及这些动物的生存状态,让幼儿懂得拥抱自然,爱护自然。。当这一步完成时,幼儿就能够顺着这些关键信息,选择与绘本内容相符合的思维导图。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培养幼儿分析信息、理解信息、提炼信息的能力,并有效提高幼儿的阅读本领和阅读水平。

(三)“选导图”———选择与绘本内容相契合的思维导图

1.气泡图:全面认识事物

气泡图是思维导图里较为简单的一种,中班及以上的幼儿基本能够掌握气泡图的绘制。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只能够抓住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点,不能够完整感知这个事物。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通过气泡图让幼儿认识某一事物。例如:在绘本《尖锐的“武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哪些动物和植物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这个世界上,长出了尖尖的“武器”,就可以利用气泡图将绘本里提到的动植物记录下来。除此之外,绘本《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呢?》也可以用气泡图画出种子可能会变成的东西:小草、蔬菜、大树、瓜果等。通过绘制气泡图,不仅能够让幼儿全面了解绘本里的“主角”,也能够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2.流程图:感受事物发展的过程

当阅读具有顺序性的绘本《我们一天天长大》时,为了让幼儿了解人的生长变化,可以采用流程图将人的成长过程画出来(受精卵—小宝宝—幼儿园的小朋友—小学生—中学生—像爸爸妈妈一样的大人)。《爱心树》也可以用流程图来记录孩子的成长和大树的变化,让幼儿通过流程图来体会大树的无私奉献和对男孩的爱,让幼儿明白大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从来不奢求我们回报,永远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在绘制流程图的过程中,体会事物的变化,掌握事物的秩序性,最终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3.双气泡图: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

当阅读内容涉及比较两个事物的异同时,就可以选择双气泡图。例如:在阅读绘本《假期去哪儿》时,歪歪兔和爸爸妈妈对两个旅游景点“月亮海”和“太阳海”进行了对比分析,两个旅游景点的地理位置、交通、娱乐、酒店、费用等有所不同,但都靠近大海、都可以冲浪,也有相同的日落风景。通过双气泡图,一目了然就能够分析出两个景点的异同。另外,在读科学绘本《告诉我为什么,船能浮在水面上?》时,也可以用双气泡图来区分沉浮的物体,以及既可以沉下去又可以浮上来的物体,通过事物的对比找到沉浮的秘密。使用双气泡图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对绘本故事的记忆以及思维的发展。

4.树形图: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

当阅读的绘本需要进行分类归纳时,教师就可以采用树形图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绘本内容。例如:阅读绘本《猜猜我是谁》时,就可以采用树形图帮助幼儿对水果和蔬菜进行区分,再对绘本中出现的水果和蔬菜进行分类。数学绘本《小鬼加布》主要是教幼儿学会分类整理,可以采用树形图来展示加布对房间的整理情况,在这个过程中,让幼儿体会分类与归纳的乐趣,培养幼儿分类与归纳的能力。

(四)“绘导图”———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绘本的思维导图

当幼儿已经能够将绘本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并能根据绘本内容选择恰当的思维导图时,就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完成此绘本的思维导图绘制了。不论哪一种思维导图,在绘制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绘本主题或者主角。例如:《种子嘟嘟想变成什么呢?》的主角就是“种子嘟嘟”,然后再根据绘本内容画出关于主角的介绍,绘本里讲到“种子嘟嘟”想变成花朵、小草、大树、蔬菜、瓜果等,这些都是它想要变成的东西,也就是关于“种子嘟嘟”想要变成什么的介绍。当主题与分支都已经确定之后,再借助各种线条、图画以及文字来展示主角与分支之间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相互合作,能很好地锻炼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与阅读能力。

(五)“创导图”———幼儿自主创作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如果说在之前的活动过程中体现的多半是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之后的环节就应当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了。因此,教师和幼儿一起完成绘本的思维导图绘制后,教师还应当让幼儿在此导图的基础之上,加上自己的创意以及自己的想象。例如:在绘本《我们一天天长大》中,不仅有统一生长的过程,还有个性化发展的过程,对于绘本最后提到的:“我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就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示自己的愿望。每个幼儿对每一种事物的认识是不一样的,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来绘制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思维导图。因此,当幼儿对思维导图的结构和用途已经足够熟悉时,就可以省略教师和幼儿一起绘制的过程,最终完全达到幼儿自主阅读、自主绘制。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对于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有很大的帮助。

(六)“讲导图”———幼儿讲述自己绘制的思维导图

阅读的目的是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幼儿在绘制完思维导图后,教师应适当引导幼儿,让其阐述思维导图的结构与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将纸上的思维导图转变成幼儿内在的能力。例如:内容较难的绘本《地铁是怎样建成的》,幼儿通过阐述自己的思维导图,再次还原地铁的建造过程、基本结构以及地铁的运营方式等。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有显著提高,并且幼儿对绘本内容的记忆也远远超过以往翻阅式的阅读。

三、总结

思维导图作为幼儿绘本阅读的辅助学习工具,可以将绘本内容简化成逻辑图画,便于幼儿认识事物的同时加强对绘本内容的记忆,提升阅读能力。由于思维导图符合幼儿爱涂鸦的特点,因此这种涂涂画画读绘本的方式将会成为新时代幼儿学习的新方式。让幼儿牢固掌握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不仅要在幼儿园使用,教师也应争取家长的配合,向家长展示思维导图对幼儿阅读能力提升的效果,将其应用于家庭阅读中,做好家园共育,共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谢华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