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2024-06-12
来源:赴品旅游
第1期(总第231期) 工业技术经济 No.I(General,No.231) 2013年1月 Journal ofIndustrial Technolo ̄cal Economics Jan.2013 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何维达张凯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 100083) (摘要] 本文针对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和钢铁需求刚性的特征,依据国外著名学者Yoichl Kaya 提出的Kaya恒等式,构建了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分解模型,并利用协整方法探讨了碳排放量与影 响因素之间的均衡关系。研究表明:钢铁工业增加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25.58万吨; 能源消耗1吨标煤,释放出的二氧化碳为1.25吨;能源消耗经济效益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降 低38.58万吨;钢铁消耗量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3.03万吨。基于此,依据定量分析的 结论从控制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增加清洁能源比例、进行技术创新3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钢铁工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解分析 DOI:10.3969/j.issn.1oo4—910X.2013.01.001 [中图分类号] ̄062 [文献标识码]A 引 言 工业化是由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 钢铁工业作为我国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为国 不可避免的一个阶段。根据现有研究表明[3- , 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基础原材料的同时, 目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的过程中,在未来较长时 也是自然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 间内,我国经济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这也将会我 主要行业。据统计,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总量 国钢铁产品的需求,但是我国在目前的经济增长 约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的15%,仅次于电力工 中却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资源和生态环境约束L5J。 业【卜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生产方 陈诗一【 ]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总体上已 式仍属于粗放型的生产方式,生产相对低附加值 经实现了以技术驱动为特征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 和高能耗的产品,并且钢铁工业的发展与能源需 变,能源和资本是技术进步以外主要驱动因素; 求之间存在着紧密的逻辑关系,即经济增长要求 (2)随着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日益严峻,越来越 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会提 多的学者开始研究在工业化过程中缓解由资源能 高能源消费水平;另外,由于目前我国仍处于工 源利用带来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Friedl B.,Get— 业化阶段,工业化的特征体现为钢铁产品的消费 ner M.[’]贝0通过以奥地利1960~1999年期间的数 增长较快,而相对于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所需要的 据为对象,对经济发展和二氧化碳之间的关系进 大量的钢铁产品来说,国际市场较小,只能依靠 行了研究,研究结果确定了国内生产总值和1m3 国内生产。因此,我国钢铁工业生产的产品和所 (即N型)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3)在 消耗的能源需求是刚性的。 现有研究文献中,Kaya确定了经济、社会同温室 而对钢铁工业的经济发展、能源利用和温室 气体排放之间的关系,而后国内众多的学者均以 气体排放相关的文献研究可以归为以下几类:(1) 此为基础开展研究。王锋,吴丽华和杨超[。]运用 收稿日期:20l2_l1—o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项目编号:10zd&029);贵州省教育厅资助项目(项目编号:黔教科[2011001])。 作者简介:何维达,北京科技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低碳经济。张凯,北京科技 大学东凌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低碳经济。 一3一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Industialr Technological Fx ̄nomics No.1(General,No.231) Jan.013 2对数平均Divisia指数分解法研究了中国经济发展 中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驱动因素。贾俊松 J采 用递阶偏最小二乘方法,采集了1952~2006年我 国大陆区的社会、经济、人口及自然环境等方面 共36个指标的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我国 碳排放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来自于人类生活和生 产等活动强度均较大的领域及人ISl数量与经济发 展水平,不重要的宏观驱动因素则来自几乎无法 反映人类活动强度的领域。Ang et alE J,Liu et la[n】和陈诗一[6]采用结构分解法(SDA)与对数 均值迪式指数分解法研究了碳排放量的度量;(4) 国内学者对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主 要包括钢铁工业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何枫l1 J 等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选取我国钢铁上市公司 2005~2008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了企业效率 提升后对碳排放的影响。邓杰敏[13]研究了全球24 个主要钢铁生产国钢产量与碳排放量统计数据, 研究表明:(1)二者问呈现较高的相关性,且相 关系数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2)发展中国家目 前存在的高排放、高能耗的粗放型生产方式是造 成高度碳排放的重要原因。王威威,高知灵和李 国翠等[14]研究了铁钢比、能源结构、能源效率、 钢产量等造成我国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大 的主要原因。张敬,张芸和张树深等[15]在详细分 析我国钢铁工业生产工艺流程、二氧化碳产生机 理及碳排放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涉及工序 能耗、燃料组成、技术特征以及资源效率4个子 系统构成的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综合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的 减排潜力,为管理者制定碳减排措施提供重要的 理论依据。 与现有研究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与研究特 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钢铁工业产品和 能源刚性需求的考虑。在现有文献中大多没有考 ——4—— 虑到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和产品需求刚性特征,这 两个因素可以说对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和制定减 排策略尤为重要。(2)方法创新。本文采用钢铁 工业的五大工序的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根据各 种能源的碳排放因子,来计算各工序的碳排放数 据,计算结果更为准确。(3)确立了钢铁工业碳 排放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本文依据日本学 者Yoichi Kaya提出的Kaya[ 】恒等式将钢铁工业的 碳排放量分解为各因素之和,确立了每一个影响 因素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关系。 1模型和数据 1.1模型与数据 1.1.1数据来源 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数据来源于二 氧化碳信息分析中心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其他 数据均来源中国钢铁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以 及国泰安数据库,样本区间为1981~2010年,采 用的计量分析软件为Eviews7.0。 1.1.2碳排放的分解模型 根据前文的评述,结合日本学者Yoichi Kaya 提出的Kaya恒等式和林伯强、刘希颖的研究将钢 铁工业的碳排放分解为4个主要影响要素:CP (工业增加值碳强度)、EP(能源消耗强度)、GE (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PE(钢铁消耗量), 以解释钢铁工业的经济活动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 如式(1)所示: co=器× ×甓×PR=CP×ER×GE×PR(1) 其中,CO代表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EC代表钢铁工业的能源消耗量,GP代表钢铁工 业的增加值,PR代表钢铁消耗量,CP=CO/GP 表示工业增加值碳强度,EP=EC/PR表示能源消 耗强度,GE=GP/EC表示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 (具体如表1所示)。 第1期(总第231期) 工业技术经济 No.1(C,eneral,No.231) 2013年1月 Journal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Economics Jan.2013 钢铁工业一直是我国能源消耗大户,而化石能源也是造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因素。 CP(工业增加值碳强度) 因此,在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中,为降低我国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密度,未来必 将面临改善能源和消费结构的选择。 这里的能源消耗碳强度即生产吨钢所消耗的能源量,在目前我国的工业化阶段过程 EP(能源消耗强度) 中,特别是对钢铁工业这种能源消耗的大户来说,生产单位产品数量往往需要更多的 能源消耗。同时,对我国所处工业化的阶段和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要求来说,提高能 源效率也是在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降低我国钢铁工业能源强度的必要手段。 单位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代表着我国钢铁工业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和不同的能 GE(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 源消费特征。根据目前我国所处的工业化发展阶段,钢铁工业的需求量大,能源消耗 量也很大,增长速度也非常的快。 根据我国钢铁工业的现状,本文的钢铁消耗量采用国内钢铁生产量和钢铁进口量之和 PE(钢铁消耗量) 来代替。然根据我国工业化的发展阶段的特征。未来我国钢铁的需求量将会非常大, 呈现刚性特征。因此,要准确的描述和把握我国钢铁工业现阶段和未来的碳排放,就 需要对钢铁消耗量有一个准确把握。 本文针对我国工业化的特征,利用协整方法分 照林伯强[8]和涂正革[17]的设定方法,燃煤、焦炭 析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与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的长期 和天然气燃烧的碳排放分别等于其能源消费量、 均衡关系。通过建立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 能源转化率和二氧化碳排放系数三者的乘积之和, 与产业增加值强度(CP)、能源消耗强度(EP)、 具体公式如式(3)所示: 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EP)和钢铁消耗量(PR) E =EP india ̄et+EP ̄dlrecl=E indlreet+ ..之间的协整方程来探究这4种因素与钢铁工业二氧 S 5 5 5 化碳排放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ail3iE =E琏ind t+∑aj ̄jElj+∑ pj + .-1 J=1 j;1 j=1 5 5 5 CO= CP,EP,GE,PR) (2) ∑qpj +∑峨 +∑ 岛E5j (3) j=1 j=1 j=1 其中,本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计算做详细 这里,i=1,2,3,4,5,表示钢铁工业的5个 说明,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生产钢铁产品过程中的 工序(如表2所示,炼钢分为转炉炼钢和电炉炼 直接排放量和间接排放量之和,在生产钢铁过程 钢),j=1,2,3,4,5,表示钢铁工业各工序中的5 中燃料消耗直接排放的二氧化碳和工艺过程中排 种燃料,E d 。表示钢铁工业第t年度二氧化碳 放的二氧化碳称为直接排放。将因耗外购电力、 排放量;q表示第j种能源的转化率,pj表示其 外购焦炭、进口钢铁而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称为 二氧化碳的排放系数,Eii表示为煤炭、焦炭和天 间接排放。其直接排放的计算方法与参数设定参 然气等燃料的消费量。 表2各工序消耗的燃料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年鉴和中国能源统计年鉴。 1.2模型求解 本身是非平稳的经济变量。但是,它们的线性组 在时间序列的数据研究中,我们会经常遇到 合确有可能是平稳序列。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被 一5一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I11/181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F ̄onomiea No.1(General,No.312) Jan.013 2称为协整方程,且可被解释为变量之间的长期稳 (1)在进行协整检验之前,必须对每一个变 定的均衡关系[18]。对于多个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检验通常采用的是Johamen协整检验方法,它是 一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只有在得出序列为平稳性序 列之后,才能对其进行协整检验分析。本文在综 合考虑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ADF(Augnented Dickey—Fuller)检验和PP(Phillips—Perron)检验 两种检验方法。通过Eviews7.0得出所有变量均在 5%的显著水平下达到二阶平稳(结果如表3所 示),满足建立协整方程的必要条件。 种以VAR模型为基础的检验回归系数方法。其 P阶的VAIl模型具体形式如下: Yt=A1Yt一1+A2Yt一2+……+ADYp一1+BX‘+et(4) 其中,Yl是k维的非平稳的I(1)向量,x 是 d维的确定性的外生变量。 表3 I(2)单位根检验结果 (2)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方法,依据 Eviews7.0的检验结果,在5%的水平下,提取一 个协整方程如下(括号内为标准差)如式(5)所 示: 0・686LCG+0・251LEP一0・242LGE+0・l73LPR+1 ̄114 (0.06121) (0.01499) (0.02424) (0.00637) (5) 根据式(5)可以看出,所有变量系数均符合 为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带来显著的效果。 其经济意义,且在5%的置信水平下通过t统计量 2钢铁工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检验,R2为O.997189说明模型的整体拟合度较 21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现状及原因 .高。另外,也可以看出在1981—2010年间,我国 钢铁工业的碳排放量与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 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 有着稳定的均衡关系。并且从影响度的大小来看, 对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增加 我国钢铁工业一直以来作为我国高能耗、高 排放产业之一,其每年的能源消耗量约占我国能 源消费总量的15%,占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23% 左右,如1981 2010年间其能源消费总量从6496 万吨标煤增长到61982.12万吨标煤,增长了8.54 值碳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为能源经济效益 强度和钢铁消耗量。其中,工业增加值碳强度、 能源消耗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 倍多,年均能源消耗量为1900万吨左右。相应的 随着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钢铁工业的碳排放也在 大幅度的增长。据本文计算显示,我国钢铁工业 别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同向变动0.686个百 二氧化碳排放量从1981年的15915.2万吨增长到 分点、O.251个百分点和0.173个百分点,而能源 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增加1百分点会带动钢铁工业 的碳排放反向变动O.42个百分点。可见,未来 2政策调整的重点应该在于降低钢铁工业增加值碳 强度和提高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这两个影响指 标。并且根据式(5)降低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够 ——2010年的151856.19万吨,年均增长率为8.35%。 对此,本文认为有以下几种原因:(1)近几年以 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特别是2003 2005年 我国GDP增长率都在10%以上,高速的经济增长 带动了我国钢铁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钢铁消耗 量从2000年的14742.14万吨增加到2010年的 6——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f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1(General,No.31)2 Jan.2013 81270.31万吨,增长了4.5l倍。由上文钢铁消耗 量与碳排放的关系可知,钢铁消耗量的增加导致 了碳排放的快速增长;(2)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 展的后期和城市化进程中,对钢铁产品需求量也 逐步的加大。由此同理可知,工业化和城市化进 是说,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按照目前我国钢铁工 业增加值的增长速度,其碳排放量理论上年均增长 速度为lO.29%。 (2)分阶段来看,1981—1994年我国钢铁工 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为13.9%,理论上带动二氧 化碳年均增量为1517.58万吨;1995—2010年间 程中的碳排放量也将逐渐加大;(3)目前我国钢 铁工业的生产方式还是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在钢 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率为15.72%, 理论上带动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年均增长 铁工业中还没有大规模采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技术。 因此,在我国钢铁工业粗放型增长阶段中,碳排 放必然也呈现快速的增长趋势。 从不同发展阶段来看,1981—1994年我国钢 铁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0.86倍,年均增长 率为4.92%;199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二氧化 碳排放量增长了4.0l倍,年均增长率为11.13%, 比1981—1999年阶段年均增长率高6.21个百分 点。可见,钢铁工业规模的扩大对钢铁工业碳排 放增幅的贡献逐步增大。 从不同工序来看,炼铁工序是钢铁生产中能 耗最大的工序,其单位产品能耗约占整个钢铁过 程的70%。2005年重点钢铁企业中炼铁工序单位 产品的碳排放量为936.81千克/吨,分别是焦化 工序和烧结工序的3.16倍和7.07倍。2009年随 着对节能减排的重视,重点钢铁企业炼铁工序的 单位产品碳排放量有所下降为830.78千克/吨, 分别是焦化工序和烧结工序的3.52倍和7.39倍。 但从不同工序来说,炼铁工序碳排放分别与焦化 工序碳排放、烧结工序碳排放相比有所提高。 2.2工业增加值碳强度与碳排放 (1)按照1978年价格计算,我国钢铁工业增 加值从1981年的91.07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 3068.16亿元,年均增长率为14.9l%。根据涂正 革[17]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产业 增加值的逐年扩大导致其碳排放量的增加称为碳排 放的理论增长规模。1981—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增 加值的年均增长率约为15%,相应地,钢铁工业碳 排放的年均增长率理论上应该为l0.29%。这也就 量为1715.64万吨,比1981 1994年间的年均增 长量多了198.06万吨。可见,钢铁工业增加值的 扩大对其碳排放量增幅的贡献逐步增大。 但是,根据我国钢铁工业的实际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的过剩产能将超过2亿吨,按 照每吨钢材产能投资5000元计算,中国钢铁工业 的投资浪费已达1万亿元之多,特别是近几年我 国钢铁工业的吨钢利润只有同期国外企业的1/3— 1/5[19]。因此,未来从降低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 这一途径来降低其碳减排的空间和潜力不大。但 是,若在维持我国钢铁工业增加值增长率的前提 下降低其碳排放量(如提高技术水平),仍有较大 的潜力。 2.3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与减 排能力 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利用 的高低反映能源利用效率水平,能源消耗强度的 降低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提升代表着我国 钢铁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 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分别从1981年的 2.16吨标煤和140.19元下降和上升到2010年的 0.76吨标煤和495.01元,下降了和上升了64.8l%、 253.1%。而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的下降和能源 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提升与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 排技术的推广应用密不可分。因此,节能减排技 术的提高是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下降和能 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提升的主要影响因素。 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 ——1——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f Industrial Teehnolo ̄eal Economies No.1(Cenernl,No.231) Jan.013 2益强度自1981~2010年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和提 升,1981年分别为2.16吨标煤和140.19元,2010 年分别下降和上升为O.76吨标煤和495.01元,年 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3.1%和5.83%。根据式 (5)理论上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 的下降导致碳排放的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53%和 1.41%。分阶段分析,1981—1994年间,我国钢铁 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年均 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4.26%和8.44%,而能源 消耗强度下降和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上升导致 碳排放的年均下降率分别为0.73%和2.o4%。 1995—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强度和能源 消耗经济效益强度年均下降率和上升率分别为 2.15%和3.7l%,从而导致钢铁工业碳排放年均 下降率分别为0.37%和0.89%。而在我国钢铁工 业碳排放下降的拉动因素中,节能减排技术拉动 占居着重要因素,如:近几年来,我国钢铁工业 采用的转炉负能炼钢技术可使吨钢产品节能 23.6kg标煤,减少烟尘排放量10mg/m3;电炉优 化供电技术可节约用电10 3O千瓦时/吨,电炉 炼钢生产效率提高5%左右。 按照目前我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能源消 耗强度不可能无限的下降。根据涂正革的研究, 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耗强度仍然处于一个很高的水 平。2006年中国单位GDP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 3倍,巴西的3倍,美国的4.5倍,日本的9倍, 在全球30个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排名中倒数第4。 因此,提高技术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强度,作为我 国钢铁工业实现低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仍有较大 的空间。 3.4钢材消耗量与减排空间 钢铁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规模迅 猛扩大,带动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升级和基础设施 投资的加大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也是我国 工业化发展的必经阶段,也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 一8一 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因此,这段时期对我国钢材 产量的需求也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据有关资料 统计,1981~2010年由于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 带动的钢材消耗量增长了26.07倍,并导致二氧 化碳排放增长了33985.25万吨。 分阶段来看,1981~1994年间我国钢材消耗 量年均增长率为11.08%,带动碳排放的年均增 长率为2.77%;1995 2010年我国钢材消耗量年 均增长率为13.82%,带动碳排放年均增长率为 3.46%。然而,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概况,吴 文东[20]利用组合模型对我国钢材需求量的结果进 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我国钢材需求量在2O2O年将 达到6.6亿吨左右,并在5 1O年内将保持这一水 平。何维达[21]也预测了我国钢铁工业未来3年的 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率分别为38.96%,40.82%和 45.32%。这主要是因为国内需求的拉动、国内制 造业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机电产业以及房地产 业、交通运输业等等都为我国钢材需求量提供了 广阔的市场。因此,未来我国钢材消耗量也必将 随之增长。可见,未来提高我国钢材生产的技术 水平,降低钢材消耗强度,是当前我国钢铁工业 碳减排的重要任务。 3主要结论与政策含义 3.1主要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到几个基本结论:(1) 我国国民经济已经进入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城市化、房地产等产业的快速发展,拉动钢材消 耗迅猛增长,而随之的能源消耗需求也与日俱增, 碳排放量迅猛增长,这是我国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之一;(2)我国公布了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 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的减排 目标,这一目标对钢铁企业乃至整个钢铁工业将 产生巨大且深远的影响,这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 战之二。以此为背景,本文通过考察1981 2010 年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趋势和特征,采用Jo— hansen协整检验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工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ournal ofIndustiralTechnological Economies No.1(General,No.231) Jan.2013 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耗强度、能源消耗经济 效益强度和钢铁消耗量4个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 关系。结果表明:从影响度的大小来看,对钢铁 工业的碳排放影响最为显著的是工业增加值碳强 度和能源消耗强度,其次为能源经济效益强度和 钢铁消耗量。其中,工业增加值碳强度、能源消 耗强度和钢铁消耗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分别会带 动钢铁工业的碳排放同向变动O.686个百分点、 0.251个百分点和0.173个百分点,而能源消耗经 济效益强度增加1百分点会带动钢铁工业的碳排 放反向变动0.242个百分点。 3.2政策建议 (1)适度降低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速度,转 变其增长方式,是我国钢铁工业碳减排的重大战 略选择。 根据前文的研究,可以说我国钢铁工业高速 增长是碳排放量增长的最大影响因素。1981~ 2010年我国钢铁工业的增长规模为2977.09亿元, 导致钢铁工业碳排放理论上增长37.28亿吨。平 均而言,钢铁工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碳 排放量增长25.58万吨。因此,在保证我国钢铁 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前提下,适度的缩小其发展规 模,实现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向技术推动型方式的 转变是降低其碳排放的首要战略选择。 (2)开发清洁能源技术,增加清洁能源的比 例结构,是减少我国钢铁工业碳排放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钢铁工业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 构导致能源消耗碳强度一直居高不下是我国钢铁 工业碳减排的主要障碍。1981 2010年我国钢铁 工业的平均能源消耗强度为1.25,这也就是说我 国钢铁工业能源消耗1吨标煤,释放出的二氧化 碳为1.25吨。总体来看,我国钢铁能源消耗强度 呈现下降趋势,但是相对于大量的碳排量来说能 源消耗强度的下降所带动的碳排放下降量非常的 微弱。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钢铁工业能源 消耗强度的下降主要是依靠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结 构调整的结果。 (3)通过技术创新或引进国外先进的节能技 术,提高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是我国钢铁工 业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渠道,也是我国钢铁工业碳 减排的核心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钢铁工业通过技术创新 推动钢铁工业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的大幅度提 高。以1978年的价格为不变价格进行计算,1981 年每吨标煤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为140.19元,到了 2010年上升到了495.01元,能源消耗的经济效益 强度增长了2.53倍。相应的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 度的下降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理论上减少了 15942.6万吨。平均来看,能源消耗经济效益强度 每增长1个百分点,理论上碳排放将减少38.58 万吨。但从目前来看,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水平 与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提高我国钢铁工 业的技术水平、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耗的经济 效益,仍有很大的空间和潜力。 参考文献 1.董会忠,薛惠锋,宋红丽,等.钢铁工业能源消 耗强度变动因素分析[J].科研管理,2009,(3):112~ l13 2.Lin,B.Q,Liu J.H.Estimating Coal Production Peak andTrends ogCoalImportsin China[J].EnergyPolicy,2010, 38(1):512—519 3.袁富华.低碳经济约束下的中国潜在经济增长 [J].经济研究,2010,(8):79—80 4.国家发改委.新一轮经济增长刺激钢铁需求[J]. 中国科技产业,2009,(12):36 5.张红风,周峰,杨慧,等.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 双赢的规制绩效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09,(3):14 ~15 6.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 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41—42 7.Friedl B.。Getner M.Detemainants of CO2 Emissions in a Small 0pen Economy[J].Ecologicla Economies,2003,45 (1):133~148 —9一 第1期(总第231期) 2013年1月 工业技术经济 Journal ofIndustrialTechnological Economics No.1(General,No.231) Jan.2013 8.王锋,吴丽华,杨超.中国经济发展中碳排放增 6 长的驱动因素研究[J].经济研究,2010,(2):123—128 9.贾俊松.中国能耗碳排量宏观驱动因素的Hi・PLS 15.张敬,张芸,张树深,等.钢铁行业二氧化碳排 放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X-r-,2009,29(1):82—85 16.KayaY.Impact 0fCarbonDi deEmissionControl on 模型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20(10): 23—27 GNP Growth:Interpretation 0f Prolx ̄l Scenarios[R].Paris: F.Q.,Choi K.Factoring 10.ArC,B.W., C nerEgy and Industry s ̄roup,Response Strategies w蛐Group,1990 Cl-lm ̄e8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Indicators through Decom- posiiton[J].Energy,1998,23(6):489~495 11.Uu L.,FanY.,Wu G.,Wei Y.Using LMDI 17.涂正革.我国的碳减排路径与战略选择[J].中 国社会科学,2012,(3):85—92 18.林伯强,刘希颖.中国城市化阶段的碳排放:影 Method to Analyze the Ch ̄ge of China’S Industrial C02 Emission from Final Fuel Use:An Empiriacl Analysis[J].Energy Poli- cy,2007,35(11):5892—5900 12.何枫.基于能耗的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下我国钢 响因素和减排策略[J].经济研究,2010,(8):66—67 19.高洪成,娄成武.“十二五”期间中国钢铁工业 发展的战略思考与路径选择[J].中国软科学,2012, (6):8—10 20.吴文东,吴刚,魏一鸣,等.基于系数的钢材需 铁产业碳排放研究[c].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 会论文集,2010:591—594 13.邓杰敏.低碳背景下钢铁产业碳排放情况的实证 求量组合预测[J].中国管理科学,2008,16(10):46~ 49 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25(3):20~21 14.王威威,高知灵,李国翠,等.低碳经济下钢铁 行业的低碳策略[J].科技创业月刊,2011,24(8):5~ 21.何维达,何丹.我国钢铁产业发展预测及安全度 估算[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O07,(9):22—25 The Decomposition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China’S Steel Industry Carbon Emission He Weida Zhang Kai (University of Science&Technology Beijing,Beijing 100083,Cllina) LAbstractJ In the ivew ofthe characters in energy eomnmpfion and demand for steel ir#d。this a de builds factorizaifon model steel industry c ̄oon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e Kaya identity and the current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and study the long —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and influencig fna ̄om by the method 0f CO—integration.The study showed that:the steel industry is every increase of one percentage pointthen蛐average increase of 55800 t2ons of carbon emissions; .energy consumption of 1 ton of standard coal,releasig carbon dinoxide of I25 tons;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ergy comumption for every .increase of one percentage point,and then the average carbon emisions by 385800 torts;steel comnmption orf every increase ofone per- eentage point,while carbon emissionsincreased by an averageof130300tonsfromtheoreticalpointofview.Therefore。the relevant ooun. termeasttre8 ofcontrollingthe growth rate ofiron and steelindustry,hc ̄ingthe pmportlon ofclean energy,andtechnologicalinnovation are plD1)o8ed from the view of behavior subject. 【Key words]steel industry;carbon emission;influencing factors;decomposiiton analysis (责任编辑:史琳) 一lO—